苗木展示
联系我们
银杏树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苗木展示 > 银杏树
辽宁发现16亿年前花化石 应战传统演化规则
更新时间:2024-12-06 18:40:50 来源:银杏树

  新华网沈阳1月19日电 (魏运亨张万连)辽宁再次发现1.6亿年前的花化石,并且是一种对传统“演化规则”提出应战的远古植物。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讨所王鑫博士和中科院植物研讨所王士俊博士在刚刚出书的《地质学报》英文版上报导了这种新发现的侏罗纪被子植物化石。他们以中科院院士、著名古植物学家李星学的姓名作属名,以中华为种名,将其命名为中华星学花。

  据王鑫博士介绍,中华星学花化石出土于葫芦岛市连山区白马石乡三角城子。化石地层在地质学上称为海房沟组,归于中侏罗世。化石为炭化的压型化石,保存着许多宝贵细节。经过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调查,科学家发现该化石是一个由二十几个相似雌蕊的结构一起组成的花序。每一个相似雌蕊的结构长在螺旋着生于花序轴上的苞片的腋部。每一个相似雌蕊的结构由底部近球形的胚珠容纳体和顶部的一个花柱组成。胚珠容纳体与现代被子植物中的子房适当,内有一个纵立的柱状结构,其上长有螺旋摆放的多枚胚珠。两位科学家以为,这样的结构更近似于某些被子植物。被子植物差异于裸子植物的一个要害特征便是胚珠包藏在子房内,而这正是中华星学花所反映出来的特征。很明显,中华星学花关于胚珠的维护程度现已超出任何已知的裸子植物。

  王鑫强调指出,中华星学花最令人意外的是其独立中心胎座。传统概念中,木兰类中带边际胎座的半数心皮被以为是最原始的,而独立中心胎座则被以为是更为进化的。独立中心胎座呈现在中侏罗世的中华星学花上,这明显违反了上述所谓的“演化规则”。因而,新出土的化石或许催生新理论的呈现。

  被子植物来源是一个多世纪以来植物学中的研讨焦点之一。曩昔古植物学界一向以为被子植物来源于白垩纪前期。但近年来,我国科学家先后在辽宁西部中侏罗世发现被子植物化石,把被子植物的来源足足提早了数千万年,引起了中外学术界的广泛重视。

  您需求注册后才干参加论题谈论,并请文明上网,理性讲话。注册成功后,您还可获得搜狐社区20积分。

  *宣布谈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