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联系我们
行业资讯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曾莹:忠魂归根父亲的惋惜了却!
更新时间:2025-03-15 04:48:27 来源:行业资讯

  12月21日(冬至),于都县“问候长征 忠魂归根”主题活动现场庄严肃穆。唢呐响起,那是了解的《十送赤军》。在这催人泪下的旋律里,39份取自长征沿线个节点市县的“忠魂土”在礼兵的护送下,一一被安放到于都县勇士留念园“问候长征 忠魂归根”主题区。

  39份“忠魂土”被安放在于都县勇士留念园“问候长征 忠魂归根”主题区。摄像丨肖章荣

  看到这一幕,69岁的曾莹红了眼眶。怀着激动的心境,曾莹和爱人在“问候长征 忠魂归根”主题区前合影留念。她在心中默念:“父亲,您看到了吗?您未了的愿望,今日总算完成了!献身在长征路上的英烈,他们的忠魂回到了集结动身地,有了归处。”

  曾莹和爱人在“问候长征 忠魂归根”主题区前合影留念。拍照丨全媒体记者胡宇浓

  曾莹的父亲曾雍雅是于都县梓山镇人,他在1955年被颁发少将军衔,参加过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等,为国征战了大半辈子。

  便是这样一位战争英豪,他的心里一向留有一份惋惜。曾莹永久忘不了,那是1978年,由于奶奶逝世,父亲曾雍雅带着她一同回来于都。但是当他们来到村口,父亲曾雍雅却目光凝重望向远方,迟迟不肯进村。

  将军有泪不轻弹。父亲告知曾莹,当年村里有34位青年和他一同参加长征,但是他们一个都没有回来。惋惜啊!他长叹道:“还有当年我在瑞金武阳‘扩红’时接收的1000多名赤军兵士,有几个在长征路上活了下来?又有几个看到了新中国的建立?”

  当年,中心赤军从于都集结动身长征时有8.6万余人,抵达陕北时只剩下7000余人。许多赤军兵士的家人乃至不明白他们参加了哪些战争,献身在哪里,他们的革新勇士证明书上只留下“北上无消息”五个字。曾莹说,这样的革新勇士证书是中心苏区独有的,既是荣耀,也是惋惜。还有许多的赤军兵士乃至连名字都没有留下……

  该怎样补偿这份惋惜?山河已无恙,英豪当归根。近年来,于都县连续组织过人员到长征沿线周年,于都县组织而且展开了系列留念活动,其间,组织赤军子孙重走长征路,并在长征沿线节点市县进行取土,将献身在长征路上的勇士忠魂随“忠魂土”带回于都。

  为此,曾莹从北京赶回于都,在10月18日这天,和“问候长征行”队员们从于都河畔动身,沿着先烈的脚印从头踏上长征路。

  这支部队历时22天,行程6300公里,从江西于都一向走到陕西吴起,途经长征沿线个节点市县。每到一处严重战争发生地、勇士留念园(碑)或严重会议原址,他们洒下于都河水,带去于都公民的怀念,同时取一份“忠魂土”装进红布袋,带回长征源头于都。

  曾莹(后排右四)与于都县“问候长征行”其他队员走进赤军长征翻越夹金山留念馆。(材料图)

  这些泥土或是来自赤军战争过的江河滨,或是来自皑皑雪山,或是来自苍茫草原……一路上,曾莹拖着垂暮的身躯,参加了大部分“忠魂土”的收集。

  当行至四川省若尔盖县班佑乡班佑村时,他们了解到,长征时,700多名赤军兵士走出草地后,背靠背坐在班佑河滨歇息,因啼饥号寒、膂力透支,在睡梦中悉数献身。

  沉痛啊!这段故事勾起了曾莹的回想。“没过草地路,难知长征苦。”曾莹说,当年,父亲曾雍雅地点的部队过草地时也曾面对死亡威胁。

  在中国工农赤军班佑勇士留念碑和成功曙光雕像前,曾莹叙述当年父亲地点部队过草地的故事。(材料图)

  当年,吃了草原上有毒的水和草,兵士们一个个倒下。啼饥号寒中,部队宣传队一面鼓的鼓面都被兵士们扒下来果腹。该怎样把这支部队的非战争减员降到最低,带兵士们活着走出草地?作为部队指导员,曾雍雅想到了一个方法。

  “歇息的时分,兵士们围成一圈一圈,坐着睡觉。伤员、年纪小的赤军和共青团员被组织坐在最里头,而党员、老赤军都争着抢着坐在最外头挡子弹、阻酷寒。所有人都不许躺下,只能扒在战友背上歇息,这样做才能够护住胸口。”为了保温御寒,曾雍雅和连长还把枯燥的草皮围在最外围。就这样,草地里组成了一个令人难忘的“人体洋葱头”。

  “从此以后,这支工兵连再也没再次出现非战争减员,他们大多活着走出了草地。”在中国工农赤军班佑勇士留念碑前,曾莹向队员们厚意地叙述了父亲地点部队过草地的故事,引得不少队员眼泪涟涟。

  这样的感人故事,一路上还有许多许多。长征路上,赤军兵士们一路存亡行进、勇敢冲杀,这些史与实、血与火,写就了一篇跨过时空的史诗。走啊走,曾莹感觉,这些远征的人,他们的英魂好像还飘扬在从前的战场上。这次,能够带他们回去了!回到长征源头去!

  12月21日,曾莹(右一)等9名赤军子孙将“忠魂土”从于都河畔送至于都县勇士留念园“问候长征 忠魂归根”主题活动现场。摄像丨全媒体记者熊祖颐

  站在于都河畔,曾莹总会想起中心赤军集结动身长征的那一夜。最终一碗米,拿去充军粮;最终一块板,拿去架浮桥……当年,于都公民倾其所有送中心赤军踏上长征路;本年冬至,于都公民满怀敬意迎候勇士忠魂归根,回到他们集结动身的当地,让长征精力薪火相传。

  她欣喜地看到,在于都县勇士留念园“问候长征 忠魂归根”主题区,39份“忠魂土”按当年中心赤军长征道路的点位被安放,献身在长征路上“北上无消息”的英烈们,从此整体归队回到苏区故地。

  “英豪们,回来看看吧!如你们所愿,老区公民现已过上了好日子,于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你们崇奉的抱负正在完成,你们创始的工作正在持续,你们书写的前史必将由咱们持续书写下去!”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路。作为赤军子孙,曾莹近年来一向身膂力行传承赤色基因,不只参加拍照赤色体裁影视剧,还在各大专院校巡回宣讲父亲的革新故事。曾莹说,在新征途上,她还将持续宏扬长征精力,走好归于这一代人的新长征路。长征,永久在路上!

  本文来自【江西日报-江西新闻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念。全国党媒信息公共渠道供给信息发布传达服务。

  问候赤军精力光耀千秋!问候赤军勇士及为传承先烈荣耀的赤军子孙![火炬][火炬][火炬][祈求][祈求][祈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