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木展示
联系我们
紫薇树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苗木展示 > 紫薇树
寄生植物如何“躺平”为生
更新时间:2024-07-18 20:37:07 来源:紫薇树

  地球上绝大多数植物都能自力更生,可有些被子植物偏偏“好吃懒做”,过着“躺平”的寄生生活。

  理解寄生植物的演化历程及生活机制,对探究物种起源、万物生长有重要意义。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联合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等单位,合作完成寄生植物蛇菰的基因组解析,揭示了其独特形态和神奇生活方式背后的机制。相关研究9月21日在线发表于《自然-植物》。

  “蛇菰科植物是全寄生植物的典型代表之一。”论文共同通讯作者、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刘欢告诉《中国科学报》,其与蘑菇的相似之处在于,蛇菰科植物也是异养的。不过,蘑菇属于真菌类,而蛇菰是一种高等植物。

  人们把那些利用无机物为营养、自己合成有机物的生物统称为“自养型”,而那些不能自己合成有机物的生物则称为“异养型”。绝大多数的植物都是自养的,而动物都是异养的。

  被子植物中进化出了至少12类(近5000个物种)“好吃懒做”的寄生植物,它们寄生在其他植物上,从中偷取营养,也属于“异养型”。其中一些保留了光合作用能力,被称作半寄生植物;另一些则完全丧失了光合作用能力,被称作全寄生植物。

  蛇菰的形态经历了严重的退化,缺乏正常的根、茎和叶组织,其主要营养器官是根茎,花序从根茎中伸出,而根茎的另一端与寄主植物的根相连。

  “由于其独特的生活方式,关于它的生长和发育,我们不难发现甚少。”刘欢说,蛇菰的种子萌发后,首先产生吸器,占据寄主植物的根尖,导致寄主植物的根停止生长。随后蛇菰的根茎会逐渐长大,伴随着寄主根逐渐变粗。

  奇特的是,根茎中的维管系统既包含蛇菰自身的,也包含寄主的,二者形成复合的维管组织。这种独特的寄生方式确保了蛇菰与寄主之间的紧密连接,有助于蛇菰更好地从寄主处获得养分。

  “与自养植物相比,不同类群的寄生植物发生了不同数量的基因丢失。”刘欢说,科学家们通过找出在多数自养植物中都保留的基因,来分别判断各种寄生植物所丢失的基因比例。

  已有研究显示,全寄生的大花草科植物寄生花丢失了约44%的基因;介于全寄生和半寄生之间的旋花科植物菟丝子丢失了约11.7%的基因;列当科的半寄生植物丢失了约2.4%~5.7%的基因,而全寄生的列当丢失了约13%的基因。

  那么,其他全寄生类群是否也发生了基因丢失?不同类群的寄生植物是否发生了类似的基因丢失?基因丢失与其环境适应之间是啥关系?这些都是植物科学研究者关心的问题。

  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陈晓丽告诉《中国科学报》,他们比较了此次新组装的蛇菰科的两个物种——杯茎蛇菰和球穗蛇菰,桑寄生科的植物小红花寄生,以及上述寄生植物。

  结果发现,半寄生植物丢失了相对少量的基因,而全寄生的蛇菰和寄生花基因大量丢失(分别为28%和38%),且两个类群丢失的基因大部分是相同的。“这也是目前研究人员在植物中发现的最大限度的基因丢失。”陈晓丽说。

  “尽管蛇菰和寄生花形态不同,由不同的祖先独立进化到现在,但它们丢失的共同基因却分别占到各自丢失基因的60%和80%。”陈晓丽补充道,这两个类群很像大自然做了两次不同的实验,但是得到了非常类似的结果。“我们推断,其他几个全寄生植物类群尽管形态各异,但有很大的可能性也发生了相似的基因丢失。”

  伴随着光合作用功能的丧失,蛇菰和寄生花丢失了几乎全部与此相关的基因;同时,与根部发育、氮的吸收、开花调节等重要功能相关的基因也大量丢失。

  此外,普通植物中往往会保留几个相似的基因用于特定功能,如信号传递、代谢或适应环境变化,形成一些多基因的大家族。但是蛇菰和寄生花中,这些大家族大多被缩减成一个基因。这从侧面展示了全寄生植物在进化历程中基因丢失的程度及方式,反映了基因丢失在进化中所发挥的强大力量。

  脱落酸是一种很重要的植物激素,主要参与逆境响应、种子成熟等过程。一个有趣的发现是,蛇菰和寄生花丢掉了脱落酸主要合成通路的大部分基因。

  陈晓丽介绍,此次研究却在蛇菰的花序中发现了脱落酸积累和响应基因的高表达。于是,他们猜测,蛇菰可能直接利用了寄主中合成的脱落酸。

  论文共同通讯作者、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教授Graham认为,寄生植物的基因丢失大部分能与不需要的功能联系起来。而有些基因丢失对寄生植物来说可能是有益的,例如脱落酸合成通路相关基因的丢失,能确保寄生植物与寄主保持生理上的同步,更加有助于其存活,但这需要更加多的验证。

  蛇菰科的一些物种能够诱导寄主的维管组织在自身的根茎中生长,形成一种嵌合体。陈晓丽介绍,他们在蛇菰与其寄主的交接处发现了非常活跃的激素活动、免疫互作,以及mRNA在蛇菰与寄主之间穿梭的现象。

  对于寄主来说,与另外一个物种接触时,会产生较强的免疫反应。例如,水杨酸这种激素在植物对病虫害的抵抗等过程中发挥重要功能。当植物被病原体侵染时,会积累水杨酸,并进一步诱导对病原体的抵抗。

  研究人员发现,在免疫中发挥及其重要的作用的激素水杨酸在寄主的根中积累,而在蛇菰中发现一些分解水杨酸或负调节水杨酸的基因在蛇菰与寄主的交接处高表达。

  “我们推断蛇菰可能通过减弱水杨酸的作用来降低寄主的免疫反应,这也是科学家首次发现寄生植物与寄主之间会通过水杨酸相互较量。”陈晓丽说。

  刘欢认为,这项研究揭示了寄生植物与寄主之间复杂的互作关系,有助于了解寄生植物的进化机制,对农业中控制一些寄生杂草有非常大的帮助。(李晨)

  学会大咖谈|中国有色金属学会贾明星:培育新质生产力,建设有色金属工业强国

  学会大咖谈|中国自动化学会李少远:助力产学研融合,推动自动化行业高质量发展

  优良的早稻品种,对于提升种植效益、稳定双季稻生产具备极其重大作用。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水稻研究所近日举行现场观摩研讨会,推动新品种新技术与种业公司对接,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届全国早稻新品种新技术观摩研讨会近日在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召开。

  在此基础上,团队又开发出一系列基因编辑、代谢调控、网络优化的工具,可以从不同层面来修饰、调控底盘细胞的性能。2023年,基于嗜盐菌的开发利用和“下一代工业生物技术”对业界的贡献,国际代谢工程学会授予陈国强“国际代谢工程奖”。

  近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生成式人工智能专利态势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14年至2023年,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专利申请量超3.8万件,居世界第一,是第二名美国的6倍。

  目前,我国农业科学技术进步贡献率超过63%,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6%以上,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74%,数字育种、智慧农机、智慧农场等数字化生产模式遍地开花;农村电商蓬勃发展,

  建设科技强国、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工匠型人才。工匠型人才需具有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的工匠精神,还应具备对数字技术、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的理解、使用、交互和创新等数字素养。

  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我们要牢牢抓住实现新型工业化这个关键任务,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做强做优做大实体经济,为中国式现代化构筑强大物质技术基础。

  “发现243信号”“243信号跟踪正常”……在航天员“回家”时,这些关键节点信息指令的发出,说明我们研发的定向仪系列新产品精准发现了航天员位置。

  我们的主要保护对象是壁画。许多壁画已经存在上千年,经过时间的磨砺,如今它们的模样往往是“千疮百孔”。面对这些脆弱的文物,既要做好保护,又要做好“医治”,难度可想而知。

  随着科技的慢慢的提升,航天技术逐渐揭开神秘面纱,从遥远的太空走进公众的日常生活,从提升农业效率到改进环境监视测定技术,从优化交通出行到革新医疗技术,航天科技正以跨界融合与创新应用的方式,

  囿于时间与空间,遥感影像通常只能捕捉到部分信息。科研人需要通过这些信息去反演一个全过程模态,即将遥感数据转变为人们实际需要的地表各种特性参数,但这其实就是很困难的。

  “我们的车铣复合机床经过你们优化后,性能有了很大提升,销量同比增长30%。”日前,在浙江省台州市东部数控设备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总经理赵小刚兴致勃勃地带着浙江省高档数字控制机床技术创新中心副主任武建伟一边参观,

  7月15日,由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牵头的“中央企业海洋工程技术创新联合体”在北京成立。在《桥梁工程——从浅海走向深海》报告中,张喜刚透露,针对未来单跨1500米的斜拉桥和3000米左右的悬索桥,相关团队已开始研究适用于水深接近100米的新型复合技术。

  7月10日,记者从中国湖南农业大学获悉,该校农学院李林教授团队和中国香港李氏集团Sun Crops农业有限公司正式签署“尼日利亚花生复兴计划”合作协议。

  一种可能在早期地球浅水区繁衍生息的复杂微生物,可能是今天所有生命的最后一个共同祖先。”为了像Martin一样探索LUCA的生活方式,Moody研究小组追踪了350种细菌和350种古细菌的57个“标记”基因,以构建一棵生命树。

  如果你还徘徊在专业选择的边缘,不知该“选择”或“逃离”哪些专业,不妨来了解一下,新质生产力如何给专业赋能。”对于“选择高校还是选专业”这个考生填报志愿的老问题,林万龙建议,行业头部高校代表了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趋势,是更稳妥的选择。

  15日,国产首颗全电推通信卫星——亚太6E在香港圆满通过卫星在轨技术验收评审和地面系统最终技术验收评审,这标志着亚太6E通信卫星完成在轨测试,正式投入运营。

  今年4月16日,风云三号G星已在轨工作整整一年了。它先后捕捉到“玛娃”“泰利”等台风系统的三维立体结构,并在2023年以来的一些气象监测中精准监测大气三维精细结构信息,为防灾减灾提供了宝贵的观测数据。

  “这个看起来不起眼的钻头,其实很不简单,它是西南石油大学校史馆的镇馆之宝,见证了我国石油工业装备制造的发展历史。”西南石油大学党委书记张烈辉说,学校着力推动能源报国网络育人与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深层次地融合,叫响了能源报国网络育人品牌。

  当前,全民健身热潮涌动,广大民众积极投身体育运动。发生意外并不可怕,如果运动场馆配备应有的急救设施,或能转危为安。近年来,跟着社会治理效能和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逐步的提升,在各类公共场所,自动体外除颤器(AED)越来越常见。

  “我们土木工程专业正面临着重大挑战。砖瓦的出现、钢材的使用、混凝土的兴起引领了土木工程的前三次飞跃,钱七虎院士表示,第四次飞跃则以土木工程建造科技和数字化技术的全面交叉融合创新为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