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6日,平凉市公安局崆峒分局组织民辅警开展农机安全检查和普法宣传活动,为春耕备耕安全生产“保驾护航”。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通讯员 郑兵 摄
2月6日,甘州区党寨镇雷寨村的温室大棚内,种植户抢抓农时,育苗、除草、洒水、施肥,为春耕做准备。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通讯员 冯杰 郭沛良 摄
2月6日,徽县城关镇西寺村蔬菜种植基地里,农民正在采收蔬菜。连日来,当地农民抢抓农时,积极开展春播、春种、春收等农事活动,为丰产丰收打下坚实基础。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通讯员 李旭春 摄
本报泾川讯(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段睿珺 通讯员吕金龙 谢正民)人勤春光早,春茬移栽忙。眼下,大棚甜瓜进入定植期。在泾川县王村镇的温室大棚里,十余名工人正有序地将一株株甜瓜苗移栽到大棚内。村民们分工明确、配合紧密,栽苗、覆膜、施肥、浇水……呈现出一幅“人勤春早农事忙”的繁忙景象。
“我年纪大了,没法外出打工,就在附近打零工,挣点零花钱,一天能挣一百来块钱,补贴家用。”王村镇村民陈光彦说。
种植户张金牛有着多年的甜瓜种植经验,靠着种甜瓜过上了富裕的生活。他打算今年再多种几棚,增加收入。
“我去年种了两棚甜瓜,效益还不错。今年准备种5棚,目前慢慢的开始栽种,估计再有两三天就能栽完。温室里的甜瓜到‘五一’节左右就能成熟上市,卖完估计能有十来万元的收入。”王村镇甜瓜种植户张金牛介绍道。(吕金龙 谢正民)
当前正值春耕备耕的关键时期,崇信县紧紧抓住农时,扎实有序地推进蔬菜育苗工作,为春季蔬菜移栽做好准备。
走进汭河川和黑河川蔬菜产业园育苗基地,一派繁忙景象映入眼帘。工人们熟练地进行着覆盘、起苗、分盘等工作,大家分工明确、配合默契,确保蔬菜能够按时移栽,为新一年的蔬菜丰收播下希望的种子。据了解,今年计划培育芹菜、辣椒等种苗5800万株,目前已成功培育3150万株。
平凉新丰园农业科学技术公司负责人储学伟介绍:“我们基地从2024年12月就开始为大棚升温、平整土地,并购置好了菜籽,全力保障蔬菜育苗工作顺顺利利地进行。现在采用专门的穴盘基质育苗技术,极大地提高了育苗水平,蔬菜能提早20天左右上市。”近年来,崇信县以优化农业种植结构、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通过打造生产基地、引进先进种植技术、拓宽销售经营渠道,积极引导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推行集约化育苗和产品深加工模式,逐渐完备设施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链条。这不仅满足了群众的“菜篮子”需求,也拓宽了群众的增收致富路,让种植户的“钱袋子”鼓了起来。(梁明韬)
时下,正值春耕备耕的关键时期,武都区各乡镇的田间地头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农户们积极投入到春耕生产当中。在蒲池乡王家坪村,农户们分工明确、协同合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开沟、起垄、施肥、播种,他们忙碌的身影构成了一幅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农忙画卷。
村民陈佛菊说:“最近一段时间天气不错,我们正月初七就开始下地干活了,全家老小齐上阵,就想着早点把地翻完,把土豆种下去。今年政府免费给我们发放了地膜和种子,农资供应充足,价格也相对来说比较稳定,购买农机还有补贴,真希望今年我们种的土豆能有个好收成。”
为确保春耕生产能够有序推进,蒲池乡对全乡的春耕农业生产情况及农资储备状况做了全面的调查摸底。同时,积极协调农资经营户储备种子、化肥、农药等各类农用物资,提前做好农资供应的各项准备工作。在春耕生产的全部过程中,农机也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在汉王镇的农机经销商铺外,农机中心的工作人员正在耐心细致地向农户讲解最新的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这一举措极大地激发了农户的购买热情。(石晨)
大地回春,农事渐起。为打好2025年春耕生产“第一仗”,确保全年农业生产开好头、起好步,漳县紧盯春耕备耕时间节点,坚持早安排、早谋划、早落实,积极储备各类农资产品,确保种子、化肥、农药、农膜等农资供应及时充足,为夺取全年农业丰收奠定良好基础。
走进新寺供销合作社,各类春耕所需的有机肥、复合肥堆满了仓库,工人正在将一袋袋化肥从运输车上卸下来并码放整齐。前来咨询、挑选购买农资产品的群众络绎不绝,经销商在向群众推广农资产品的同时,还详细的介绍了产品的性能、用途以及使用方法。
据悉,漳县供销系统共调配各类化肥7500吨、农药125吨、农膜150吨,货源充足,价格平稳,能够很好的满足春耕生产需求。漳县进一步压实各单位工作责任,统筹落实化肥、农药等农资调运和储备工作,全力做好春耕备耕农资保障供应工作,为全县春耕生产提供有力保障。(汪泽福)
浓浓的年味尚未散尽,高台县各育苗基地便已忙碌起来,为新一年的春种开展种苗繁育工作。
走进高台县大农高新设施蔬菜专业合作社的育苗大棚,工人们分工明确、紧密协作,忙着点播辣椒种子。筛土、装盘、播种、摆盘,整套操作流程井然有序。今年,合作社提前组织技术培养和训练,使工人们熟练掌握了先进的种植技术与操作规范,有力保障了育苗工作的顺利推进。
“我们合作社从正月初六就开始育苗了,机械与人工同时作业,每天能育8000多盘辣椒苗。”大农高新设施蔬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孟学林介绍道,该合作社每年能繁育种苗 20万盘、2000多万株,这些种苗除满足本地市场需求外,还远销酒泉、临泽等地。
这几日,南华镇智号村景辉果蔬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大棚内同样机器轰鸣,一个个空秧盘被整齐有序地放置在输送带上,自动填入营养土、洒水、播种、覆土等工序一气呵成。相较于人工播种,机械化育苗每天的数量可达上万盘,不仅降低了生产所带来的成本,还大幅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目前已签订2800万株的订单,我们已下种100多万株,全部采用机器点种,每天能点种1万盘,也就是100万株。”合作社理事长刘耀东说。为切实确保育苗质量,高台县农业农村部门选派专业方面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与育苗一线,全力推广应用成熟技术,强化育苗技术指导,严格规范卫生消毒、装盘播种、光照、水肥、温湿度管理等技术环节,确保各项育苗技术措施精准落实到位。(段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