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株缠在迎春花上的金灯藤开花了,它们的花好小,花冠钟状,淡红色或绿白色,长3-5毫米,顶端5浅裂,仔细看还是很精致的,一朵花,不管大小,总要安放下它们的基本结构,花瓣、雄蕊、雌蕊、子房等等,花越小,就越需要精心布局,所以,越小的花,展现在我们镜头下的结构也越精致,常常让我们赞叹造物主的精妙构思。
这里也不知道有几株金灯藤,我是看着它一点点长大的,直到现在,把迎春花的绿色枝条缠得严严实实。如果我说金灯藤,有人觉得陌生的话,那么我说菟丝子,知道的人一定不少。金灯藤也叫日本菟丝子,这是一类臭名昭著的寄生植物,在山中行走,我们有时会遇到整株都被金灯藤缠绕的大树,形似很壮观的“狮子头”。你会感觉到这种看似细小的植物那强大的力量,也会感受到,那被菟丝子缠绕的大树,命休亦。
菟丝子属是旋花科的一个寄生属,它们的叶子退化,虽然菟丝子那么有名,但我所见的,大多数都是金灯藤,也就是这种日本菟丝子,它的茎比较粗壮,肉质,黄色,常带紫红色瘤状斑点,在李根友老师主编的《浙江野菜100种精选图谱》中,说它们能当野菜吃,但是我一想到这是一种寄生植物,会让我想到寄生蜂,寄生菌,马上就没有了食欲。
这是一种生理构造非常特别的植物,它那组成的细胞中没有叶绿体,自己不可以进行光合作用。春天的时候,菟丝子的种子开始发芽,它从幼苗阶段就没有叶绿素,先长出一股纤细的绿色蔓茎,碰上一个合适的寄主,便迅速攀附上去,把藤茎缠绕住宿主,并且从接触宿主的部位伸出尖刺,戳入宿主直达韧皮部,吸取养分维持自己的生长。
菟丝子与寄主发生关系后,便与土壤脱离了关系,由寄主供给水分和养料,开始了不劳而获的寄生生活。跟着时间的推移,有的藤会把寄宿大树的营养全部吸收,造成大树渐渐枯死。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叫“绞杀”。我试图把缠绕在迎春花枝上的金灯藤扒下来,发现它们缠得非常紧,要把它单独扒下来确实不太容易。
更让人感到神奇的是,菟丝子对自己的寄主会做出合理的选择。牛津大学的科琳·凯利于1992年进行了一项关键性的研究,它将一些单独的菟丝子须移植到营养状况不同的山楂树上。结果发现,菟丝子更可能缠绕在营养状况好的宿主上,而拒绝营养状况差的宿主。看来,它也是要挑壮实的寄主,可以为自己提供更多的营养。而在野外的时候。菟丝子很喜欢寄生在豆科植物上,所以地里的大豆要是被寄生上了,危害就严重了。
而菟丝子的这种紧紧缠绕的特征,也成就了古往今来的诗词歌赋等文学作品中那缠绵的情愫,让人产生无限遐想。
《诗经》中有诗云:“爰采唐矣?沫之乡矣。云谁之思?美孟姜矣。”这里的唐,指的就是菟丝子,这一句称得上是因为菟丝子而生出来的情诗。“爱着孟家之女的青年,看着联附在路边豆荚枝上金黄色的菟丝子,心里止不住的想象一些和心中倾慕女子将在一处的情形。”而这情形就是一幅情丝缠绕的朦胧图画。
《古诗十九首》中:“与君为新婚,菟丝附女萝。”和杜甫《新婚别》中的诗句:“菟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都是用女子的口吻,借用菟丝子来表达缠绵的情愫,女子心甘情愿地把自己比作菟丝子。因为在古代社会生产水平不高的情况下,女子在某一些程度上要依附男子才能生活。自己不存在生存能力,只能够依附男子才能够生活。就象菟丝子那样,自己不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必须要寄生在别的植株上,吸取别人的养分才能成活。
琼瑶有一部小说叫《菟丝子》,也是用菟丝子形容女人,在这些作品中,都是把女子比作缠绕生长的藤蔓植物,把男子比作高大的树木,让这些藤蔓植物缠绕着高大植物生长,体现女“柔”男“刚”的特点,不过我以为这菟丝子也有以柔制刚的一招,别看它们只是一些柔弱的藤蔓,但是发起狠来,再高大的大树,也能把它“绞杀”。
菟丝子,它的叶已退化成鳞片,在阳光下泛出金色的光芒,它的茎缠缠绕绕,如丝如麻,夏秋,它开出细微的碎花,是它绽放的一个童话,秋天,它结出百万的种子,是在编一个动人的情结。见到菟丝子,你会感受到这个微小生命的缠绵,你也会被它对抗自然法则时所显示出来的强韧力量感动。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