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联系我们
新闻中心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48812】洪山区:探寻、实践、考虑 科技“种子”扎根未来
更新时间:2024-07-26 13:31:26 来源:新闻中心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廖宇智、张颖、李芷萱)水稻为什么有高有矮、有胖有瘦?咱们吃的米饭是怎样来的?据“洪山大学之城”微信大众号音讯,7月12日,武汉市洪山区科协联合青菱大街暑期夏令营走进弘播种业专家科创作业站水稻研制基地,同学们在研制基地作业人员的带领下,走进田间和水稻密切触摸。

  田间插秧环节,同学们站在泥地里,仔细跟着作业人员学习插秧,体会了一把“锄禾日当午”的辛苦。

  走进加工中心,孩子们走到机器设备周围,了解种子的出产工艺流程。每一包种子的小包装袋上都有一个二维码,扫扫二维码就能知道这包种子来自什么地方,同学们形象地说,“这是种子的身份证!”。在这里,同学们还一同体会了种子数粒仪,并比较人工数种和机器数种的差异,感触科技的前进和水稻栽培的艰苦,进一步激起了对农业科学的爱好。

  咱们吃的米饭怎样来的?科普讲堂《水稻的终身》开讲,为孩子们论述了水稻的多彩国际、水稻的终身、从稻谷到大米的蜕变。作业人员在小小的心灵深处扎下科学的种子,寄语同学们热爱劳动、热爱生活,做到节约粮食,从我做起。

  着手作画要求以研制基地的场景作为作画的主题,同学们纷繁拿出画笔,画出了美丽的稻穗、粉色的荷花、沉甸甸的莲蓬......不多久,一幅幅丰盈的图像就展现在我们面前。

  洪山区科协相关担任这个的人说,此次活动链接了辖区高校及科研院所资源,打通了底层科普办法立异作业的“最终一公里”,逐渐推进社会科普资源共建同享。区科协将进一步整合院士作业站、专家科创作业站、企业科协等优质资源,会聚力气进社区、进校园,更好的发挥渠道、安排和人才的优势,激起洪山区底层科协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