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联系我们
新闻中心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铜魂千秋 白鹭飞过
更新时间:2025-01-29 03:35:38 来源:新闻中心

  “牙刷草,开紫花,哪里有铜哪里就有它”。深秋初冬之时,坐落湖北省黄石市大冶市的铜绿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内,大片紫红色的铜草花随风摇摆。由于花开似牙刷,其又被称为“牙刷草”。铜草花学名海州香薷,因与铜相伴而生,古人常据此寻觅铜矿。

  大冶,自古就与矿冶严密相连。数千年前的大冶铜绿山,一把铜斧凿岩开矿,一团炉火熊熊燃烧,出产的丰厚粗铜质料,为我国古代青铜文明开展作出突出贡献。

  上一年完工的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博物馆新馆,依山就势融入矿山,馆内结构自上而下如斜巷矿道。馆中除了有丰厚的前史文物,还经过现代科学技能手段生动再现了古代铜矿发掘锻炼的场景。

  “这把铜斧称为‘开山斧’。由于它揭开了整个铜绿山考古开掘的进程。”铜绿山古铜矿遗址维护办理委员会工作室主任、宣教科科长许娟介绍说。

  许娟所说到的铜斧现藏于我国国家博物馆。1973年,大冶有色金属公司铜绿山铜铁矿工人在露天剥离和采挖过程中,先后发现锻炼渣、铜斧等物品。当地部分将其间一把铜斧寄往北京,获复要求“保存现场”。然后考古专家抵达铜绿山,一批沉埋已久的春秋战国时期的古代矿坑重见天日。

  铜绿山古铜矿遗址是我国现在发现的采冶连续时刻最长、采冶尖端规划、采冶链最完好、采冶技能最高、保存最完好的古代矿冶遗址,在我国甚至国际矿冶史上都非常稀有。

  如果说铜绿色锚定了黄石这座工业城市的曩昔,那么青绿色则代表了黄石市未来开展的一个尽力方向。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西塞山由于唐代诗人张志和的诗词而被很多人熟知。当白鹭在江面上蹁跹而起,盘绕山体回旋扭转而上,一时刻,江水、山体与飞鸟层次分明,动态结合,一起交织出一幅适意山水画。

  历经生态维护与景区改造,上一年年末,西塞山景区从头敞开,黄石市民能够更方便地登上这座长江边的生态文明“高地”,更好地以今人视角领会西塞山的自然景观和前史气韵。

  “西塞山景区从头敞开后,上山下山的路更好走了,配套设备也更完善,旅游更快捷安全。”黄石三中的罗老师说,“西塞山是咱们老黄石人了解的当地,承载着城市与生长的回忆。今日我也带着学生们前来研学,想让他们也能够感觉到其间的文明内在。”

  西塞山顶北望亭,相传为三国时期孙策、孙权、周瑜垒台阅兵处。登高远望,长江好像碧绿丝带,在此处绕了个弯儿。采访时,记者看出:不少鸬鹚掠过江面,划出阵阵波纹;时而有长江中的鱼儿跃出江面,又扎进水中,宣布“扑通、扑通”的击水声。

  “本来只是在讲义里边学习过这些诗词,今日来到西塞山总算逼真地看到了诗词中所描绘的情形。找机会我还要和同学们一起来这儿沉溺感触。”参加研学活动的黄石三中同学表明。

  “西塞山在黄石的前史背景和文明中扮演着重要的人物。为了把西塞山建设好,咱们着力发掘西塞山的军事文明、诗词文明,活跃保存和补葺古炮台、桃花古洞、西塞残雪观景台等文明景观。此次从头敞开前,咱们还添加美化、构筑步道,让西塞山在保存古风古韵一起,更好服务满意游客的文旅体会。”西塞山景区负责人李从仁说。

  夕阳西下,研学完毕。黄石三中的青年学子结队下山。“西塞山前白鹭飞,遇见青绿不须归。”景区入口处,张志和的词句已被化用为西塞山的“诗意款留”。

  用文明滋补年代,以诗意滋润人心。因铜绿而起,因青绿而兴。新年代的黄石,正在转型中书写自己明日的前史。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含在内)为自媒体渠道“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渠道仅供给信息存储服务。

  我国最大的省会城市,49年差点成为首都,面积相当于3个北京,8个上海,26个深圳,被誉为“东方小巴黎”

  伊姐周日热推:电视剧《致1999年的自己 》;电视剧《余烬之上》......

  宏碁推出“X27U X1”27 英寸显示器:2K 240Hz OLED,2999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