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正全力以赴推动中药材产业的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作为高原特色的现代农业,中药材产业在全国独树一帜。然而,尽管云南拥有丰厚的生物多样性与气候优势,但该产业的发展却面临一些短板与挑战。为了激发这一产业的巨大潜力和效益,云南省新近出台了《云南省中药材产业高水平发展三年行动工作方案(2025—2027年)》,目标是在2027年前实现中药材全产业链产值突破2000亿元,建立全国顶级规模、品种最丰、品质最佳的道地药材生产基地,以及推动中药材产业国际化发展,以形成集生态、设施、高效与共享于一体的新型农业示范样板。
据了解,云南省农科院及多方专家将为中药材的种植和养殖制定精细化方案,计划在未来三年内,改造和提升8个中药材资源圃,建设88个良种繁育基地和144个GAP(良好农业规范)基地,同时新建和改扩建250个初加工点。这些举措将进一步巩固和提升云南在中药材领域的地位。2023年,云南省中药材的种植培养面积已达1030万亩,居全国之首,尽管综合产值仅为1650亿元,显示出其发展的潜在能力尚待挖掘。
该产业面临的短板包括良种育繁体系的不完善以及市场发展不强等。为此,云南将财政投入作为重要支撑,全链条梳理中药材的种苗、种植、加工到交易的所有的环节,出台针对种业、科学技术创新、市场建设等多个领域的支持政策。尤其是在种业方面,云南计划对推广种植新品种的项目给予财政补助,并加大对科研成果转化的支持。
在市场建设上,云南将以昆明、文山为交易辐射中心,构建现代化中药材交易市场和仓储中心,推动数字化交易体系。此外,云南将逐渐完备农民的利益保障机制,确保广大农民同享产业高质量发展带来的红利。通过这一些系统性的改革与投资,云南有望在不久的将来成为国际中药材产业的重要参与者,为全球健康产业做出更大贡献。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