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木展示
联系我们
桂花树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苗木展示 > 桂花树
港南区“寿比南山 贵在港南”文旅品牌形象亮相央视!
更新时间:2024-06-09 15:32:22 来源:桂花树

  2024年4月,“寿比南山 贵在港南”广西贵港市港南区文旅品牌形象宣传在中央电视台农业农村频道(CCTV-17)《农业气象》栏目中正式亮相,打响了港南区文旅品牌名片的塑造及品牌传播“第一枪”。

  据悉,CCTV-17农业农村频道是央视紧密围绕“三农”主题,传播“三农”信息、助力脱贫攻坚政策的资讯平台、快速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交流平台、弘扬乡村文明的文化平台。《农业气象》栏目以国家气象局权威发布的“农业气象”为载体,节目播报时长4秒,辐射全国近13亿观众。

  CCTV-17农业农村频道《农业气象》栏目中,开通的“寿比南山 贵在港南”广西港南区宣传窗口,栏目每日播出1次,播出时间为周一至周日每天晚间6点27分,播出周期为一年,还可播报港南区当天天气预报。港南区借助央视这一国家主流平台,进一步宣传港南区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产业优势和乡村振兴成果,全力打造港南区旅游品牌形象,大力推介长寿之乡,康寿之地旅游产品,提升港南区知名度、美誉度与影响力,展现港南区优质特色产业。

  寿比南山,贵在港南。港南是“中国长寿之乡”,“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中的南山源于港南的“千年古刹”南山寺。港南区历史悠远长久,公元前 214 年,大秦军队统一岭南,郡县制在此推行,而秦朝在岭南设立的第一个郡,桂林郡的治所布山县,便位于如今的港南区。同时,港南也是“廉石文化”的发源地。三国时期,郁林郡太守陆绩任满返乡,因行装简朴,船吃水太浅无法抵挡海上风浪,只好搬来巨石压舱,才得以返回故里。如今这块压舱石被保留在苏州文庙供世人瞻仰,石头上鲜红的“廉石”二字,就是历史的见证。虽然陆绩返乡的压舱石没有保留在我们港南,但我们港南还有很多的历史古迹。目前,港南区有自治区级、贵港市级和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分别4处、8处和4处。

  近年来,港南区以产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为抓手,依托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围绕构建“景城共建、景村共融、城乡共荣、成果共享、共富富裕”全域旅游模式,推动港南文旅“出圈出彩”。

  港南区累计建成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和AAA级旅游景区各3个,中国体育旅游精品景区项目1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2个,广西乡村旅游重点村2个,广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2个,广西生态特色文化旅游示范村5个……。2023年,港南区接待游客总人数489.32万人,同比增长130.31%,年内旅游收入42.27亿元,同比增长76.19%。旅游已成为港南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补充。

  港南区自古盛产稻谷,优质谷是其传统产业,历史悠远长久。在当地有一首流传了上百年的民谣:“桥圩好契弟,龙山好妹仔,覃塘大碌藕,东津好细米”。

  东津细米泛指在港南区东津码头进行集中外运的产自东津和周边的桥圩、湛江、木格、木梓,以及北岸的武乐、大圩、庆丰等乡镇的优质细米,都具有“米粒细长、米质晶莹”、米饭“口感柔软、丝甜清香”的特点,一直被粤港澳客商泛称“东津细米”,外销粤港澳已有近200年历史,饮誉粤桂。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港南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坚定理念,也是港南区委、区政府与千万木业企业一同遵循生态环保主线,一体打造环境友好型工厂及绿色产品,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与发展优势的生动实践。2022年国家生态环境部将港南区人造板列为清洁生产审核创新试点项目。港南区管理的贵港绿色家居产业示范园区(江南工业园)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授予“国家林业产业示范园区”称号,成为广西6个国家级林业产业示范园区之一。

  港南区通过科学规划、政策扶持、招商引资等方法,推动当地木业产业集群建设,实现了从原材料供应者,到高端板材生产者的华丽蜕变!截至2023年年末,港南已汇聚板材上下游企业1300余家,拥有了以蓝胜集团、剑鑫集团、东海木业为代表的家具板企业,以和邦盛世为代表的木地板企业,以及以智升木业、中林装饰为代表的板材行业上下游企业,完整的木业产业链已经成型。年产1400万方胶合板的强劲产能,铸就了“中国南方板材之都”的美名!

  2023年12月12日,以“整家新趋势、融合共发展”为主题的第五届中国定制家居大会在港南区举行,自治区、贵港市、港南区有关领导和来自全国各地的40余名经济及行业专家、家居行业商协会秘书长以及国内定制家居企业家代表、产业链企业家代表近700人齐聚本届中国定制家居大会,围绕定制家居未来展开深度交流,大会上共有12个重点定制家居项目集中签约,总投资约40.1亿元。

  绒行天下,聚于港南。港南区是“中国羽绒之乡”,有170多家羽绒企业在此兴业,年加工羽毛羽绒约9万吨,进境水洗羽毛羽绒数量占全国进口总量近一半,年加工羽绒毛片量占全世界的18%、占全国的28%,不仅供量大,而且品质高,深受众多高端羽绒制品企业青睐。羽绒虽轻,价值如金。作为支柱产业,港南一直以来视若瑰宝,把它当作化腐朽为神奇的绿色产业来全力发展,形成了很适合羽绒产业高质量、全链条发展的不一样的优势条件。

  2024年3月28日,位于港南区的贵港市嘉璐羽绒制品有限公司自钦州港进境的一票重约18.5吨的水洗白鸭毛,经钦州港海关与贵港海关分段联合监管后顺利通关验放,这标志着海关总署进口水洗羽毛羽绒通关监管改革试点工作在广西成功落地。

  为切实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支持港南羽绒产业升级发展,海关总署日前出台进口水洗羽毛羽绒通关监管改革试点工作方案,充分的发挥钦州港、贵港两个口岸、属地海关各自监管资源优势,通过实施进境口岸和属地口岸检查协同作业、风险防控关地协同联动、转运环节科技智能监管、压实试点企业主体责任等措施,优化进口水洗羽毛羽绒通关监管作业模式,助力广西特色外贸产业高质量发展。

  港南区积极探索农业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推动中药材种植产业现代化发展,为乡村振兴再添“新引擎”。先后荣获“广西中药材产业化发展十佳县”“广西中药材基地示范县”等称号,被列为2021年自治区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现场会现场考察点、2022年自治区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现场调研点。

  2023年,港南区中药材种植培养面积5.02万亩,产量达3.26万吨,产值超8.02亿元,带动中药材种植户2.7万户,户均增收超4300元。2023年,港南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同比增长7.02%,排名贵港市第一。港南区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完成粮食种植培养面积60.3万亩、总产量22.72万吨。聚焦“菜、畜、果、中药材”四大产业,蔬菜产量14.01万吨,猪牛羊 禽肉类产量6.65万吨,水果产量6.79万吨,中药材产量3.26万吨。

  据了解,《农业气象》是由中央电视台农业农村频道(CCTV-17)联合气象局联合打造的栏目,旨在打造一批农业“金品牌”,广西贵港港南区在央视电视台农业农村频道(CCTV-17)《农业气象》栏目中城市气象预报版块内宣传推介“寿比南山 贵在港南”文旅品牌,逐步扩大港南区文旅品牌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提升港南区文旅品牌价值,打响造“寿比南山 贵在港南”品牌,促进港南区文旅产业提档升级。

  “港南区坚持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解放思想、创新求变,向海图强、开放发展,凝聚抓发展、谋突破、促振兴的强大合力,以奋发有为的精神情况和‘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意识做好工作,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港南篇章。”港南区委书记陶建全对下一步的工作充满信心。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