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前史悠远持久,文明根由深重,有近万年的文明史、五千多年文明史,在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开展格式中占有主体位置,是东夷文明中心区域、齐文明内地、两汉经学高地、南北朝释教艺术东方中心、明清海岱间文学重镇。
近现代涌现出王尽美、臧克家、郭味蕖等一大批革新家、文学家和艺术家。今世出名作家莫言为首位我国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这些文明名人是潍坊的宝贵财富,沉淀凝聚着丰盛的前史背景和文明内在,是城市的魂灵和丰碑。
贤哲名人彪炳史册,来一同沿着名人先贤印迹,穿越时空,来一场探寻品鉴对话之旅吧~
三贤祠地处范公亭公园东南隅,阳溪湖南岸,范公亭东侧。祀北宋时三任青州知州:范仲淹、富弼、欧阳修。三贤祠院内及周围有古井1口、唐楸2株、宋槐3株,枝叶茂盛;古碑约30通。范公井亭,始建于北宋皇祐三年(1051),南阳河滨有醴泉涌出,范仲淹构亭泉上并刻石记之。后人感其德,遂称之为“范公亭”。明天顺五年(1461),重建新亭4楹翼于泉上,现存系民国初年复建。
李清照纪念祠修建面积645平方米,占地面积5500平方米,由李清照纪念馆、四松亭、顺河楼组成,纪念馆内有易安居、归来堂、溪亭等景点。纪念祠全体修建造型古拙大气、构型高雅,雕梁绘柱、画栋镂窗相辉映,显示青州厚重的前史背景和文明。2013年发布为山东省文物维护单位。
(989—1052),字希文,姑苏吴县(今江苏省姑苏市)人,北宋出名政治家、文学家。北宋皇祐三年(1051),范仲淹外任青州知州,依照其时“支移”准则,青州大众要将税粮送往博州(今山东省聊城市)交纳,路途遥远且本钱昂扬,范仲淹让大众把粮食折钱后纳与官府,再由官府就地购粮完结输纳,极大减轻了大众担负。皇祐四年(1052),范仲淹逝世,谥号“文正”。
(1004—1083),字彦国,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人,北宋名相,先后在将作监、集贤院、谏院等任职,为宰相晏殊和范仲淹欣赏。北宋庆历三年(1043),富弼担任枢密副使,辅佐范仲淹推广“庆历新政”,因冒犯对立派利益,富弼被贬,庆历七年(1047)任青州知州。庆历八年(1048),黄河很多,河朔区域30余万哀鸿流寓青州避灾,富弼采纳敞开粮仓、以纳粮补官鼓舞富户出粮方法缓解粮食问题,又广泛筹措十万公私房舍处理流散栖息之难,随后敞开森林山泽闲田并借种于民任其自在播种,一起采纳歉岁募兵等办法“活民五十余万”,富弼在青州的救灾办法为别的的当地所学习效法。元丰六年(1083),富弼逝世,追赠太尉,谥号“文忠”。
(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人,北宋文学家、前史学家、金石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熙宁元年(1068),欧阳修任青州知州。其时王安石推广新法,政令更迭频频,欧阳修坚持“宽简不扰”,中止“青苗法”而不以繁苛扰民,两年后青州呈现“年丰时稔,盗讼稀疏”的安靖局势。熙宁五年(1080),欧阳修逝世,赠太尉,谥号“文忠”。
(1084—1155),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北宋末南宋初出名女词人。李清照出生于官吏之家,自幼喜爱学习诗词歌赋,后与赵明诚[(1081-1129),字德甫,密州诸城(今山东省诸城市)人,北宋末南宋初金石学家]结为夫妻。寓居青州期间,两人开端收拾校勘金石文物并开端构成了《金石录》初稿。北宋靖康二年(1127),赵明诚赶往建康奔丧期间,为逃避金兵进迫与流兵作乱,李清照装载15车宝贵保藏赶往南京,期间屡有丢失,几个月后,二人留传在青州的很多文物图书也被金兵付之一炬。南宋建炎三年(1129),赵明诚因疟疾病故,李清照开端了二十多年的寄寓逃亡日子,饱受国破家亡之痛。期间李清照将部分文物与《金石录》上交于朝廷,绍兴二十五年(1155),李清照逝世。李清照是宋词婉转派的杰出代表,其所作诗词浅显天然,新鲜婉转,有着对立封建道德束缚的意味。
赵秉忠殿试卷现存青州市博物馆,为目前所仅见的明代及明代曾经状元卷真迹,可谓海内外孤本,国家一级文物,为研讨我国科举准则供给了重要的什物材料。殿试卷系三层宣纸装裱,封面、封底系全绫装裱。为十九折册页。这份殿试卷分前后两大部分,前一部分是作者及其上三代的简历,按规定为毛笔仿宋体书写,共四折。首折上方钤有篆书“礼部之印”四字方印,末折骑缝处亦钤此印二分之一。这一部分是被弥封的,封条上盖有“弥封关防”的长印。后一部分是正文,正文为十五折册页,每折六行,全文共2460字,用整齐小楷写成,试卷主页右上角顶天头有朱书“榜首甲榜首名”六个大字,下钤楷书“弥封关防”四字长方印。正文之后,印有阅卷官、读卷官的职务及姓名。这份试卷的标题是“问帝王之政和帝王之心”,要求考生站在帝王的视点答复怎么执政以及执政的指导思想,以此调查考生管理国家的见地和战略,到达选拔人才的意图。赵秉忠在试卷中精辟论述了改进吏治、兴邦治国的对策,其雄才大略使万历皇帝龙颜大悦,朱笔钦定“榜首甲榜首名”,即状元。
(1573—1626),字季卿,青州益都(今山东省青州市)人。赵秉忠生于官吏之家,父亲赵僖官至礼部右侍郎。受家境熏陶,加之读书勤勉,于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高中状元,年仅二十五岁。先后担任翰林院修撰、礼部侍郎、礼部尚书等职。
原为一组宅第、宗祠、园林三结合的古修建群,规划宏大。历经沧桑,现仅存一山(人工堆砌的假山,分东、西、中三峰)一堂(佳山堂)一阁(松风阁)三亭(友石、卧云、近樵亭)四石( “福”“寿” “康”“宁”太湖石)。偶园规划虽不大,但结构谨慎,布局得当,别有情趣,足够体现了高明的园林修建艺术。2013年发布为山东省文物维护单位。
(1609—1691),字孔博,号易斋,青州临朐(今山东省临朐县)人。清顺治三年(1646)进士,历任庶吉士、编修、宏文院侍讲学士、吏部右侍郎、刑部尚书等职,精于诗章,有《佳山堂集》传世。冯溥致仕,康熙赐御制诗及“适志东山”印章。回青州后,修建偶园,作为颐养天年场所。康熙三十年(1691),冯溥卒于益都,谥“文毅”。
地处原衡王府正门(午朝门)前,系朝廷为奖励衡王风仪而立。两座石坊为明嘉靖十九年(1540)至嘉靖二十一年(1542),第二代衡庄王朱厚燆在位时所建,距今已近500年。石坊坐北朝南,南北两坊相距43.5米。两坊修建风格相同,尺度共同,均由28块巨石组成,石质为砂页岩。衡王府以石坊为中轴线,向后及两翼打开,左右对称,气势恢弘。2013年被发布为全国重点文物维护单位。
云门山山势高大,主峰海拔421米。山顶有一处天然构成的门洞,南北贯穿,夏秋季节,云雾旋绕,穿洞而过,如滚滚波澜,将山顶古刹托于其上,虚无缥缈,宛如仙界,古人称这一盛景为“云门”或“云门仙界”,云门山由此得名。“云门拱壁”为青州古八景之一。为全国重点文物维护单位、国家级景色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行景区——青州古城旅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云门山奇迹很多,山阴处有国内稀有的明代摩崖巨刻“寿”字,系“大明嘉靖三十九年九月初九日,衡府内掌司冀阳周全写”,周全为衡王祝寿,以“寿比南山”之意而凿。字体结构谨慎、正经大方,通高7.5米,宽3.7米,仅“寿”字中的“寸”字就高达2.3米,有“人无寸高”之说,云门山因而被誉为“中华古寿文明榜首山”。
地处老龙湾景色区。江南亭为明代出名散曲家冯惟敏之别墅。初建时檐匾为“即江南”,1912年冯氏后嗣冯瑞章改题为“江南亭”,迄今已历400余年。江南亭三面环水,北临熏冶湖,东依竹林,南面海浮山,岩罅泉涌成溪,绕亭而流,古树蔽日参天,景色清幽高雅,四时水碧竹绿,大有江南水乡相貌。2013年被发布为山东省文物维护单位。
(1511—1578),字汝行,号海浮山人,又号石门,青州临朐(今山东省临朐县)人,明代散曲家。幼承家学,万字长文一气呵成,因文采特殊而名噪一时。入宦途后遭宦官嫉恨诽谤被贬,辞官归隐于海浮山。隐居期间,冯惟敏将自己的官吏生计与所见民间疾苦写入散曲,著有散曲集《海浮山堂词稿》、杂剧《僧尼共犯》等优秀著作。他的著作关心民瘼、刺贪刺虐,既诙谐诙谐又浅显天然,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果,冯惟敏也被誉为“曲中辛弃疾”“明代散曲榜首人”。
地处城顶山(亦称书院山)南坡,明成化八年(1472)建。山上旧有公冶长祠和青云寺,素以环境幽雅、景色旖旎而出名于世,为安丘八景之一。祠西有千年古银杏树两株,郁郁苍苍,屹立入云,活力昂然,传为孔子和公冶长手植。书院处于群山环抱之中,树稳而风不鸣,泉安而流不响,又有祠、寺装点其间,现已开发建造为出名的景色旅行区,成为游览胜地。2013年被发布为山东省文物维护单位。
生卒年不详,复姓公冶,名长,字子长,春秋齐人(一说鲁人),孔子的弟子和女婿,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尤以其知晓鸟语的传说名闻后世。今诸城市贾悦镇近贤村锡山子(原名公冶山)东南麓有公冶长墓。
坐落枳沟镇大败杏村内,三间土墙草房,原为地主“见山堂”柴园偏房。1918年后无人寓居,年久失修坍毁。1960年,在旧基上从头修正,四周筑起新围墙。近年来,又对新居进行了补葺维护,并从头布展,新居相貌面目一新。2006年被发布为全国重点文物维护单位。环绕新居,打造王尽美革新业绩教育基地,建有王尽美勇士纪念馆、教育研讨中心、古村落教育点等主体修建和乔有山农业公园、王尽美墓地等教育点。
(1898—1925),原名王瑞俊,今山东省诸城市人,我国创始人之一,山东当地党安排的缔造者和前期领导者,在党的创建和前期革新活动中,作出了卓越贡献。他是仅有一位到会了一大、一大和远东共产国际榜首次会议的一大代表。长时间的艰苦作业,使王尽美患了严峻的肺结核病。1925年8月19日,王尽美在青岛医院病逝,终年27岁。王尽美在一大期间给留下了深刻印象。新我国建立后,毛主席曾多次提起王尽美,称誉“王尽美是个好同志”。
地处诸城市超然路中段,是诸城出名文明奇迹,原系北魏时所建的城墙土台,北宋熙宁八年(1075),出名文学家苏轼知密州时扩建,为登高远望、喝酒赋诗之所。其弟苏辙深知兄长宦途不顺、亲情远隔境况,引老子“虽有荣观,燕处超然”辞意,赋名“超然台”,以示无往不乐、超逸凡世之意。苏轼深爱此台,常与僚属友人在此远眺酬唱,《超然台记》《水调歌头·明月何时有》《雪后书北台壁二首》《望江南·超然台作》等名篇均成于台上。后人思念苏轼,元明清时曾多次重修超然台,景仰登台凭吊者甚多,留下许多名诗佳句、墨迹刻石,构成了“超然物外、淡泊名利”的超然文明。1948年超然台不幸毁于烽火,存在连续870多年。2007年,诸城市参照明清修建款式,沿用宋代修建风格重修超然台,2010年1月在旧址建成并免费敞开。重建后的超然台高10余米,长150多米,总修建面积7000平方米,展区面积3000多平方米,内陈碑文、字画等,成为发掘研讨超然文明的重要渠道。
(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熙宁二年(1069),因上疏对王安石变法提出异议,遭弹劾外任杭州通判。熙宁七年(1074),苏轼改任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市)知州。苏轼安排修葺了超然台并写下《超然台记》,在密州两年期间,苏轼写下了《江城子·密州出猎》《江城子·记梦》《水调歌头·明月何时有》等千古名篇。建中靖国元年(1101),苏轼逝世,谥号“文忠”
相传出生于诸城诸冯村。(《孟子·离娄下》说:“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之人也。”)姚姓,名重华,史称“虞舜”。舜以孝出名,深得公民敬爱。尧把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并把帝位禅让给了舜。舜即位后,选贤任能,举用“八恺”“八元”等管理民事,放逐“四凶”,录用鲧、禹父子管理洪水,完结了尧未完结的工作。传说他巡狩四方,整理礼乐,发明晰五弦琴,创造了《韶》乐。减轻惩罚,要求公民孝敬父母,友善邻里。在其管理下,政教大行,八方宾服,四海咸颂舜功。传说舜逝世于南巡途中苍梧之野,葬于九嶷山(今湖南省宁远县境内)。
(1720—1805),字崇如,号石庵。青州诸城逄哥庄(今属山东省高密市柴沟镇)人,清代出名的政治家、书法家,刘统勋长子。清乾隆十六年(1751)中进士,乾隆四十七年(1782)初,调入京师,历任礼部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礼部尚书、吏部尚书等。嘉庆二年(1797)四月升体仁阁大学士。刘墉以为官清凉著称。刘墉的书法与翁方纲、成亲王永瑆、铁保齐名,并列为乾隆朝四大书法家。刘墉拿手草书,书法用墨丰满,墨浓字肥,淳厚正经,时人有“浓墨宰相”之美誉。著有《石庵诗集》。嘉庆九年(1804)十二月,刘墉逝世,时年八十五岁,赠太子太保,入祀贤能祠,谥“文清”。
(1905—2004),笔名少全、何嘉,今山东省诸城市人,我国现代诗人、作家、编辑家。于1923年夏考入山东省立榜首师范,开端习作新诗。1927年头,考入中心军事政治校园武汉分校(即黄埔军校第五期),并参加了北伐。1933年,榜首部诗集《痕迹》出书,得到闻一多、茅盾等长辈的好评。抗日战争迸发后,臧克家活跃投身抗日爱国活动。1949年10月,写下了广为传诵的名篇《有的人》。后《臧克家诗选》《春风集》《喝彩集》等相继出书。1980年2月12日,在《公民日报》宣布《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后被选入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在绵长的创造道路上,他怀着对国家、对公民浓郁而深重的爱,在民族生死存亡关头,以笔为枪,高唱保家卫国战歌,在平和建造时期,与公民同心,讴歌日子剧变。2004年2月,在北京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