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以来,乌克兰一改使用无人机攻击俄罗斯境内城市和工业目标的习惯打法,开始使用远程无人机攻击俄境内“集装箱”“沃罗涅日”等远程预警雷达站和卫星测控站。乌方此举已引起外界关注,其打法值得研究。
俄罗斯普通民众将编入俄空天军导弹袭击预警系统的远程预警雷达站和控制在轨卫星的地面测控站,称为“天眼”。2024年以来,乌军在攻击俄境内重要军事和工业目标的同时,开始使用远程无人机频繁攻击俄“天眼”。2024年上半年,乌军共实施了六次攻击“天眼”行动。
乌军使用无人机飞行1800公里袭击了俄设在奥尔斯克的“沃罗涅日-M”预警雷达站
4月17日,乌军出动无人机,攻击位于俄中部科维尔基诺超视距雷达站配备的“集装箱”超视距雷达。
5月23日,乌军出动两架无人机攻击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阿尔马维尔“沃罗涅日-DM”远程预警雷达站两座天线日,乌军袭击位于克里米亚半岛阿卢什塔附近的太空通信中心(苏联时期建立的射电望远镜,2014年后俄军将其改造为用于提高通信质量的太空通信中心)。
5月26日,乌国防部情报总局称,乌军一架无人机袭击俄设在奥尔斯克的“沃罗涅日-M”预警雷达站。此次,无人机飞行1800公里,创下乌自杀式无人机飞行距离最远纪录。
5月28日,乌军袭击部署在卢甘斯克市郊机场的俄空天军第334雷达团前出分队,摧毁“天空-M”雷达。该型雷达兼具毫米波、厘米波和米波三种特性,探测距离为600公里,可用作替代“沃罗涅日”的机动雷达,临时配置在作战地域。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使用远程无人机,6月23日夜,乌军还使用美国提供的陆军战术导弹系统,攻击俄军设在克里米亚半岛维季诺村的远程太空通信中心。该中心正式名称为俄空天军第40独立指挥测量系统(81415部队),系俄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的组成部分,是俄空天军第153测试和空间系统控制总中心所属部队。
除第334雷达团外,乌军袭击的以上描述的目标,均属俄空天军第15特种集团军和第1特种防空反导集团军。
苏联时期,为防范北约的核打击,监视其向苏联发射核导弹的动向,苏军在全境建立八个“达利亚尔”和“第聂伯”超视距远程预警雷达站。苏联解体后,俄军于1995年首先拆除部署在拉脱维亚斯科隆达的远程预警雷达站。部署在乌克兰、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境内的四座远程预警雷达站分别被三国接管。为保留苏军留下的导弹袭击预警雷达网,俄租用阿塞拜疆明盖恰乌尔、哈萨克斯坦巴尔喀什雷达站,并与乌克兰穆卡切沃、塞瓦斯托波尔远程预警雷达站保持信息交换关系。为此,俄每年向三国支付大笔费用。
进入21世纪,为弥补因拆除斯科隆达雷达站造成的远程雷达监视盲区2002年底,俄在白俄罗斯巴拉诺维奇附近建成“伏尔加”远程预警雷达站。为加强完善导弹袭击预警系统,俄着手研制“沃罗涅日”超视距远程预警雷达站以替换老旧雷达站。2005年,俄军在圣彼得堡市郊列赫图西建成首座“沃罗涅日-M”远程预警雷达站,该雷达站的建成提高了俄军导弹袭击预警能力。
此后数年里,俄分别在伊尔库茨克州米舍廖夫卡、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阿尔马维尔、加里宁格勒州皮奥涅尔斯基、奥伦堡州奥尔斯克、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叶尼塞斯克、阿尔泰边疆区巴尔瑙尔、科米共和国沃尔库塔、摩尔曼斯克州奥列涅戈尔斯克建成八座“沃罗涅日”雷达站。截至2024年初,上述“沃罗涅日”雷达站已基本替换了苏联时期部署的老旧远程预警雷达站。自此,俄在本国境内重构了覆盖北半球的导弹袭击预警雷达网。
20世纪80年代,苏联还在乌克兰尼古拉耶夫、切尔诺贝利和远东共青城建成三座“弧形”超视距雷达站。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事故后,部署在该地的雷达站被迫关闭。1989年因发生火灾,部署在共青城的雷达站不再使用。尼古拉耶夫雷达站原为试验性雷达站,并未实际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2001年后乌克兰将其拆除。2013年12月,俄军在摩尔达维亚共和国境内科维尔基诺建成“集装箱”超视距雷达站并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2016年后,俄开始在远东结亚(我漠河当面)市郊建设“集装箱”超视距雷达站,目前工程已接近收尾阶段。
原苏联科学家(现居住在比利时)巴特·亨德里克斯认为,“托博尔”系统是俄为保护格洛纳斯导航卫星免受电子战攻击(防止频率遭受攻击)而开发的。该系统被西方描述为一系列“用于太空目的的电子战系统,但其确切用途仍是个谜”亨德里克斯还表示“如果你学会了保护你的导航卫星,那么你就可以压制敌人的导航卫星”。因此俄将相应技术用于对抗来自太空的其他信号,包括“星链”卫星。俄拥有的太空电子战系统可通过“下行干扰”影响局部地区的GPS用户,没有迹象说明它们能攻击导航卫星本身。
西方媒体披露,截至2024年初,俄在全境建成七个“托博尔”太空电子战系统,分别为:8282/1(项目代号,下同):莫斯科郊区绍尔科沃附近的第14独立指挥测量系统(26178部队);8282/3:布里亚和国乌兰乌德附近的第13独立指挥测量系统(14129部队);8282/4:滨海边疆区乌苏里斯克(双城子)附近的第15独立指挥测量系统(14038部队);8282/5:西伯利亚地区叶尼塞斯克第4独立指挥测量系统(14058部队);8282/6:加里宁格勒州皮奥涅尔斯基第26独立测量站(92626部队);8282/7: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阿尔马维尔第 18独立测量站(20608部队);8282/2:俄公开文件提到,在克拉斯诺兹纳缅斯克(莫斯科郊区)和卡卢加州小亚罗斯拉韦茨,正在为“托博尔”系统建造基础设施,称为8282/0KR。克拉斯诺兹纳缅斯克,是俄军第153测试和空间系统控制总中心所在地。小亚罗斯拉韦茨(具置在库季诺沃镇)驻有第8独立指挥测量系统(34122部队)。
俄乌冲突爆发后,俄军曾采取多种措施干扰乌克兰使用GPS和“星链”卫星信号,但未达到满意效果。俄军发现,“托博尔”系统既可保护格洛纳斯导航卫星,也可干扰同类导航卫星。美方掌握的信息是,2022年9月末,俄军开始试验使用“托博尔”太空电子战系统干扰“星链”卫星信号。在取得初步成果后,俄军于2022年底开始使用设在加里宁格勒、阿尔马维尔等地的“托博尔”太空电子战系统,干扰乌克兰上空的GPS和“星链”卫星信号。
研究发现“托博尔”系统要想发挥作用,离不开“沃罗涅日”雷达站提供的太空目标,否则系统就无法实施有效的干扰。加里宁格勒“沃罗涅日-DM”雷达站和第26独立测量站、阿尔马维尔“沃罗涅日-DM”雷达站及第18独立测量站配置在同一地域,便于彼此间的信息传递和协同动作。
早在俄军使用“托博尔”太空电子战系统干扰GPS和“星链”卫星信号前,美北约就开始监视“托博尔”太空电子站系统的运作情况。2022年6月14日,北约在向乌克兰提供的《俄乌冲突态势更新》情报中透露,“自6月10日最后一次报告以来,俄军其他独立电子对抗旅驻地和部署区内反卫星电子战系统(RP-379D型UHF上行链路干扰器和RP-379S型SHF上行链路干扰器)的配置未发生其他变化。在本报告期间,战略火箭兵五台定向能武器(指‘佩烈斯韦特’激光武器)、六个‘托博尔’固定干扰站(当时库季诺沃干扰站尚未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未出现重大变化”。
其一,俄军“托博尔”太空电子战系统极度影响乌军作战能力。乌专家觉得,第40独立指挥测量系统(包括阿尔马维尔独立测量站)设有“藤本植物”卫星监视和信息收集系统。俄军使用该系统干扰美国GPS卫星导航系统,指挥包括“季拉拉-2S”“壮士歌-MM”在内的干扰卫星的电子战设备,以“抑制乌方卫星的通信信号”。2023年6月,“托博尔”系统疑似干扰了美国提供给乌克兰的联合直接攻击弹药(即杰达姆弹药)。因杰达姆弹药使用GPS制导,遭干扰后就会错失目标。正因如此,乌军早已将俄军指挥测量系统和“沃罗涅日”雷达站列为攻击目标。2023年12月20日晚,乌军曾攻击第40独立指挥测量系统,但效果不佳,只造成一件军事装备受损。目前,乌军使用美国GPS和“星链”卫星为无人机、导弹和“海玛斯”火箭炮等武器进行目标引导。“星链”卫星同时也是乌军在战场上使用的最可靠的通信系统,一旦遭受干扰,乌军对部队的指挥将陷入混乱。正如俄军事观察员康斯坦丁·奥尔尚斯基所说,因俄使用最新的“托博尔”太空电子战系统,乌军已失去“眼睛”和“耳朵”。
其二,乌军旨在展示其(实际是北约)能力,警告俄勿动使用核武器的念头。俄军“沃罗涅日”雷达站和指挥测量系统大多数都用在监视美北约核导弹发射情况。2024年初以来,俄乌冲突形势出现重大变化,俄攻乌守的态势明显。为帮助乌摆脱困境,美、英、德等国解除对乌使用北约提供武器攻击俄境纵深目标的限制。在此背景下,俄国内使用核武器的呼声渐高。2024年5月以来,俄军分别在南部军区、列宁格勒军区和白俄罗斯境内举行战术核武器演习。6月28日,普京总统宣布,俄将恢复中短程导弹生产。
《》援引美消息人士的话称,美方对乌军袭击俄导弹预警系统感到担忧,认为此举可能会产生“破坏稳定的效果”。其实,上述说法站不住脚。若没有美国GPS卫星导航系统、“星链”卫星及西方提供的无人机,乌克兰根本没办法准确攻击俄纵深地区的远程预警雷达站。
首先,一定要采取措施保护本国的“天眼”。导弹袭击预警系统,是大国必备的“天眼”。当敌方威胁或准备使用核武器时,没有“天眼”的大国根本没办法有效实施反导作战。只要太空和地面“天眼”工作正常,国家导弹防御系统就能及时有效地发现并有效拦截、摧毁来袭导弹。当前,俄军没有在大型预警雷达站附近配置防空导弹系统,一旦乌军无人机突破乌东交战区、俄边境防空网和雷达监视网等于进入无人之境,没有阻力地攻击远程预警雷达站。乌打击俄“天眼”的行动表明必须加强大型固定雷达站等设施的防空设施,否则。这些重要而防护脆弱的战略目标,在战时极易遭到攻击并瘫痪。
其次,开战后一定要尽快打瞎对手的“天眼”。美俄两国现已建成全国导弹袭击预警系统。近年来,美国还在我周边地区部署了“萨德”系统和“铺路爪”远程预警雷达站。据报道,“萨德”系统配备一台AN/TPY-2型X波段固体有源多功能相控阵雷达,最大探测距离达2300公里。“铺路爪”雷达探测距离达5500公里。俄部署在米舍廖夫卡、巴尔瑙尔的“沃罗涅日”雷达站和在建的结亚“集装箱”雷达站,主要监视对象是亚洲国家特别是我国,最远探测距离为3000至5000公里。美俄两国的大型预警雷达站目标大且无法移动,战时很可能成为第一批攻击目标。这些“天眼”遭攻击致盲后,想在短期内“重见天日”几乎是不可能的。
再次,利用电子战系统干扰对手的“天眼”。全球在轨使用的卫星导航系统有四家,分别是美国的GPS、中国的“北斗”、俄罗斯的格洛纳斯和欧洲的“伽利略”。俄使用“托博尔”太空电子战系统保护己方格洛纳斯导航卫星,同时干扰GPS和“星链”信号的做法,是一种全新的电子战,值得借鉴。此外,不排除未来一些国家使用小卫星或报废卫星撞击敌方卫星的可能性。2024年6月28日,俄罗斯2021年就已宣布报废的“资源P1”号卫星突然在太空解体,形成180多块碎片。美方称,这些碎片撞击了美国6颗GPS导航卫星、20多颗“星链”卫星,导致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导航定位系统受到严重干扰,直接影响以色列的军事行动。此次卫星解体事件纯属偶然,结果却发人深思。
第四,选择远程无人机攻击对手的“天眼”。以前,人们在计划攻击固定雷达站等大型目标时,首先想到的是巡航导弹、高超声速武器或航空炸弹,很少想到远程无人机。无人机攻击雷达站经济实惠,哪怕是穷国也能如此操作。俄乌冲突以来,美西方向乌克兰提供了大量先进武器,其中无人机造成的伤害相当大。乌军用远程无人机攻击俄军预警雷达站所产生的后果,无论是政治上还是军事上都具有战略意义。
这就是人间不公!731部队细菌战犯逃回日本后,很多人在医院、学校等公立机构担任要职
731部队是日本军国主义者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下令组建的细菌战秘密部队之一。1931年到1945年期间,731部队进行骇人听闻的人体实验和细菌战等,在中国犯下滔天罪行。数千名中国、苏联、朝鲜战俘和中国平民被用于人体细菌和毒气实验。
刚刚过去的12月26日,对中国和西方而言,都具有十分特殊的意义。这一天,是同志诞辰131周年纪念日;这一天,美国沉浸在刚刚过完圣诞节的喜悦氛围中。
网传机车圈博主“波哥”车祸身亡 知情人:在龙泉山与逆行渣土车相撞 “一身装备近百万 摩托车70多万”
1月4日(报道),网传机车圈博主“波哥”车祸身亡,知情人:在龙泉山与逆行渣土车相撞。“一身装备近百万,摩托车70多万。
近日,广西百色的杨女士表示,在广东惠州打工的24岁弟弟杨先生在租住屋离世。杨女士称,12月14日弟弟晚上8点半下班回到和女友同住的出租屋后与女友一同吃了外卖,“弟弟吃了煲仔饭,女友吃了河粉,她也吃了几口煲仔饭”。
韩国被停职的总统尹锡悦躲不下去了,警方开始动线日凌晨,韩国公调处(韩国高级公职人员犯罪调查处)开始执行对尹锡悦的逮捕令,2800余名警力部署在总统官邸附近,35名调查官进入总统官邸正门。调查官又一次形成与总统警卫处的对峙。
今天,2025蛇年纪念币和纪念钞在银行网点开始线年蛇年贺岁纪念币和纪念钞于正式开启网上预约后“秒空”,火爆程度让广大网友出乎意料。“大意了,原以为‘蛇币’‘蛇钞’不像‘龙币’‘龙钞’那么抢手……”中午,#蛇钞#登上热搜第一。
近日,四川省广安市一6旬村民在自己家熏制腊肉被社区工作人员以违反在环保制点熏制腊肉为由罚款200元,并要求该村民写下保证书,保证以后不准再犯,这罚款更是美其名曰“教育管理费”,事件一出,瞬间就遭到了广大网友们的质疑,网上更是声讨声一片,广安市广安区协兴镇政府也是赶紧发布通报,称已
文|繁星之宇编辑|繁星之宇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你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特朗普的第二次就职典礼,能够说是“砸钱砸得毫不手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