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木展示
联系我们
桂花树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苗木展示 > 桂花树
【48812】【植物界全系列】树兰亚科—树兰族(十):金石斛
更新时间:2024-05-17 11:14:48 来源:桂花树

  金石斛属(学名:Flickingeria)是兰科下的一个属,为附生兰。约70种,首要散布于热带东南亚,新几内亚岛和大洋洲的一些岛屿。我国有9种和1变种,首要产于云南南部,其次海南、台湾、广西和贵州南部。

  附生草本。根状茎爬行生根,其上生大都近直立或下垂的茎。茎质地坚固,近木质,分枝或不分枝,上端的一个(罕见2~3) 节间膨大成粗厚的假鳞茎,每茎具1至数个假鳞茎,干后具光泽。假鳞茎为稍扁的圆柱形、棒状或梭状,具1~3个节间,显着比茎粗,顶生1枚叶,基部或有时其下的1个节间基部宣布新枝。叶一般长圆形至椭圆形,基部稍收狭而不下延为抱茎的鞘,与假鳞茎相衔接处具1个关节。花小,单生或2~3朵成簇,从叶腋或叶基背侧(远轴面)宣布,花期短寿;萼片类似,侧萼片基部较宽而倾斜,与蕊柱足合生而构成显着的萼囊,花瓣与萼片类似而较狭;唇瓣一般3裂,分前后唇;后唇为侧裂片,直立;前唇为中裂片,较大,先端常扩展,具皱波状或流苏状边际;唇盘具2~3条纵向褶脊;蕊柱常粗短,具显着的蕊柱足;花粉团蜡质,近球形,4个,成2对,无柄。

  金石斛(学名:Flickingeria comata),生于山间溪水沿岸的树干上。产我国台湾(恒眷半岛、台东与屏东一带)。散布于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新几内亚岛和太平洋的一些群岛。形式标本采自马来西亚。

  金石斛是一种喜阴凉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喜在温暖、湿润、以年降雨量1000毫米以上、半阴半阳的环境,1月平均气温高于8℃的亚热带深山老林中成长为佳,适合成长温度为15到28度,适合成长空气中水分含量为60%以上,对土肥要求不甚严厉,野生多在疏松且厚的树皮或树干上成长,有的也成善于石缝中。属气生根系,首要要求根部通透性好,选用的基质最好能通风透气滤水,在适合的温度湿度下,成长速度快,生存能力十分强。每年春末夏初,二年生茎上部节上抽出花序,开花后从茎基长出新芽发育成茎,秋冬时节进入休眠期。

  维护等级:列入我国《国家二级维护植物名录》;列入《华盛顿条约》(CITES)——附录Ⅱ,列入《国际自然维护联盟濒危物种赤色名录》(IUCN)——濒危(EN)。

  欣赏价值极高,花姿高雅,小巧心爱,花样艳丽,气味芳香,被喻为“四大欣赏洋花”之一,既可作切花,也可盆栽欣赏,家稀有盆热闹非凡。此外,花朵剪下2-3天也不凋萎,生命力旺盛令人赞赏。

  该属植物被以为“品性刚烈,忠厚可亲”,西文社会人们常把她敬献给自己敬爱的长辈。并在每年6月19日时,将石斛送给父亲,被称之为“父亲节之花”。它有着“欢迎你,亲爱的”的花语,可将其与非洲菊、圆叶桉树制成胸花,佩在胸前。在欧美常用石斛花朵制成胸花,配上丝石竹和天冬草,表明“欢迎光临”。至今,大范围的使用在大型宴会、开幕式剪彩仪式或款待贵宾。

  厚唇兰属(学名:Epigeneium),又叫著颏兰属,是兰科下的一个属,为附生兰。该属共有约35种,散布于亚洲热带区域,首要见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我国有7种,多见于西南诸省区。

  厚唇兰属为附生草本。根状茎爬行,质地坚固,密被栗色或淡褐色鞘。假鳞茎疏生或密生于根状茎上,基部被2-3枚鞘,单节间,顶生1-2枚叶,偶然具3枚叶。叶革质,椭圆形至卵形,先端急尖或钝而带微凹,基部收狭,具短柄或几无柄,有关节。花单生于假鳞茎顶端或总状花序具少量至大都花;花苞片膜质,栗色,大或小,远比花梗和子房短;萼片离生,类似;侧萼片基部倾斜,贴生于蕊柱足,与唇瓣构成显着的萼囊;花瓣与萼片等长,但较狭;唇瓣贴生于蕊柱足结尾,中部缢缩而构成前后唇或3裂;侧裂片直立,中裂片扩展,唇盘上面常有纵褶片;蕊柱短,具蕊柱足,两边具翅;蕊喙半圆形,不裂;花粉团蜡质,4个成2对,无粘盘和粘盘柄。

  厚唇兰(学名:Epigeneium clemensiae)为兰科厚唇兰属下的一个种。产海南(坝王岭、黎母山)、云南东南部(屏边)、贵州东北部(梵净山)。海拔1000-1300米的密林中,生于树干上。散布于越南、老挝。形式标本采自越南。

  虎舌兰属(学名:Epipogium),或称上须兰属,是兰科下的一个属,为腐生兰。该属共有约5种,散布于欧亚温带区域以及非洲与亚洲热带区域。我国散布2种。

  腐生草本,地下具珊瑚状根状茎或肉质块茎。茎直立,有节,肉质,无绿叶,一般黄褐色,疏被鳞片状鞘。总状花序顶生,具数朵或大都花;花苞片较小;子房膨大;花常多少下垂;萼片与花瓣类似,离生,有时多少靠合;唇瓣较宽广,3裂或不裂,肉质,洼陷,基部具广大的距;唇盘上常有带疣状突起的纵脊或褶片;蕊柱短,无蕊柱足;花药向前俯倾,肉质;花粉团2个,有裂隙,松懈的粒粉质,由小团块组成,各具1个纤细的花粉团柄和1个一起的粘盘;柱头生于蕊柱前方近基部处;蕊喙较小。

  虎舌兰(学名:Epipogium roseum)为兰科虎舌兰属下的一个种。生于林下或沟谷边隐蔽处,海拔500-1600米。产我国台湾、广东(英德、乳源)、海南、云南南部至东南部(勐腊、金平、西畴)和西藏东南部(察隅)。越南、老挝、泰国、印度、尼泊尔、锡金、斯里兰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日本以及大洋洲和非洲热带区域也有散布。

  宿苞兰属(学名:Cryptochilus)是兰科下的一个属,为附生兰。该属仅3种,散布于尼泊尔、锡金、不丹、印度、越南至我国云南。我国有2种。

  附生草本;假鳞茎聚生,近圆柱形,初时为数枚鞘所包,后期鞘掉落。叶2-3枚,生于假鳞茎顶端或近顶端处,常为狭椭圆形,基部收狭成短柄,具关节。花葶生于假鳞茎顶端,无毛;总状花序具大都花;花苞片钻形,向花序轴两边平展或斜展,规矩地排成二列,宿存,甚为漂亮;花较密布;中萼片与侧萼片合生成筒状或坛状,仅顶端别离,两边萼片基部一侧略有浅萼囊;花瓣小,离生,包藏于萼筒内;唇瓣贴生于蕊柱足结尾,基部略曲折,不裂,整个包藏于萼筒之内;蕊柱短,顶端稍扩展,有短的蕊柱足;花粉团8个,每4个为一群,无花粉团柄,一起附着于1个粘盘上。

  宿苞兰(学名:Cryptochilus luteus)为兰科宿苞兰属下的一个种。其种加词“luteus”意为“藏红花样的”。

  生于密林中或林缘的树上或石隙上,海拔1500-2300米。产我国云南西南部至东南部(腾冲、绿春、屏边、麻栗坡)。锡金、不丹、印度东北部也有散布。形式标本采自印度大吉岭。

  美柱兰属(学名:Callostylis)为兰科的一个属。仅2种,散布于东南亚至喜马拉雅区域。我国有1种。

  附生草本;根状茎延伸,较细或中等粗,具较长的节,节上具圆筒状鞘;假鳞茎生于根状茎上,相距数厘米或更远,梭状至圆筒状,上部具数节或仅顶端具节,基部稀有枚鞘。叶2-5枚,生于假鳞茎顶端或近顶端处。总状花序顶生或在茎上部侧生,一般2-4个,具数朵至10余朵花;花中等大;萼片与花瓣离生,双面均多少被毛;侧萼片基部不着生于蕊柱足上,亦不构成萼囊;花瓣略小于萼片;唇瓣基部以活动关节衔接于蕊柱足,不裂,唇盘上有1个垫状突起;蕊柱长,向前曲折成钩状或至少近直角,具显着的蕊柱足,蕊柱足上有1个肉质的胼胝体;花粉团8个,每4个成一群,蜡质,无显着的花粉团柄与粘盘。

  美柱兰(学名:Callostylis rigida)为兰科美柱兰属下的一个种。其种加词“rigida”来源于拉丁文“rigidus”,意为“坚固的,生硬的”。

  生于混交林中树上,海拔1100-1700米。产我国云南南部(澜沧、勐海、勐腊)。印度、缅甸、越南、老挝、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也有散布。形式标本采自印度尼西亚爪哇。

  牛角兰属(学名:Ceratostylis)是兰科下的一个属,为附生兰。该属共有约140种,首要散布于东南亚,向西北抵达喜马拉雅区域,向东南抵达新几内亚岛和太平洋岛屿。我国有3种。

  附生草本,具根状茎,无假鳞茎。茎丛生,较纤细,不分枝或分枝,基部常被多枚鳞片状鞘,有时整个为鞘所掩盖;鞘常为干膜质,红棕色。叶1枚,生于茎或分枝顶端,扁平而狭隘或近圆柱形,常革质或肉质,一般较小,基部有关节。花序顶生,一般具数朵簇生的花,较少减退为单花;花较小;萼片类似,离生;侧萼片贴生于蕊柱足上并多少延伸而构成种种形状的萼囊,围住唇瓣下部;花瓣一般比萼片小;唇瓣生于蕊柱足结尾,基部变狭并多少曲折,稍肥厚或部分肥厚,不裂或不显着3裂,无距;蕊柱短,顶端有2个直立的臂状物,基部具较长的蕊柱足;花药顶生,向前俯倾;花粉团8个,每4个为一群,蜡质;花粉团柄短或不显着,一起附着于1个小的粘盘上。

  产我国海南(定安、琼中、保亭、陵水、昌江)。生于林中树上或溪谷畔岩石上,海拔700-1000米。形式标本采自海南,详细地址不详。

  维护等级:列入我国《国家二级维护植物名录》;列入《国际自然维护联盟濒危物种赤色名录》(IUCN)——易危(VU)。

  毛兰属(学名:Eria),又叫绒兰属,是兰科下的一个属,为附生兰。该属共有约570种,散布于热带亚洲至大洋洲。我国有43种,产南部各省区。

  附生植物,一般具根状茎。茎常膨大成种种形状的假鳞茎,罕见不膨大者,具1至多节,基部被鞘。叶1至数枚,一般生于假鳞茎顶端或近顶端的节上,较少在不膨大的茎上呈二列摆放或散生于茎上。花序侧生或顶生,常摆放成总状,较少减退为单花,被绵毛或无毛;花苞片小或稍大;花一般较小,罕见较大并具艳丽颜色;萼片反面与子房被绒毛或无毛;萼片离生;侧萼片多少与蕊柱足合生成萼囊;花瓣与中萼片类似或较小;唇瓣生于蕊柱足结尾,具或不具关节,无距,常3裂,上面一般有纵脊或胼胝体;蕊柱短或长,具长短不同的蕊柱足;花药为不彻底的4室;花粉团8个,每4个成一群,蜡质,基部收狭成柄状,附着于粘盘上。蒴果圆柱形。

  小毛兰(学名:Eria sinica)为兰科毛兰属下的一个种。其种加词sinica,意为“中华的”。

  生于林中,常与苔藓混生在石上或树干上。产我国广东南部(深圳)、香港和海南。形式标本采自香港。

  盾柄兰属(学名:Porpax)是兰科下的一个属,约11种,散布于亚洲大陆热带区域,从喜马拉雅区域通过印度、缅甸、越南、老挝、泰国到马来西亚和加里曼丹岛。我国有1种。

  该属植物附生小草本;假鳞茎密布,扁球形,外被白色的膜质鞘;鞘具网状脉或其他脉纹。叶2枚,生于假鳞茎顶端,花后出叶或花叶一起存在,椭圆形、卵形或其他形状。

  花葶从假鳞茎顶端或基部穿鞘而出,因为甚短,形似直接着生于假鳞茎上,一般只具单花,罕有2-3花;花近圆筒状,常带赤色;3枚萼片不同程度地合生成萼管,其间2枚侧萼片合生至上部或彻底合生,基部与蕊柱足彻底合生并向前方凸出而成短囊状;中萼片与侧萼片之间至少在下部合生;花瓣一般略小而短,常呈匙形或长圆形,有时有毛;唇瓣很小,彻底藏于萼筒之内,基部着生于蕊柱足结尾,上部常外弯;蕊柱中等长,有显着的蕊柱足;花粉团8个,蜡质,每4个着生于1个粘盘上;蕊喙较大,常隐瞒柱头。

  盾柄兰(学名:Porpax ustulata),为兰科盾柄兰属下的一个植物种。产我国云南南部(勐海)。生于沟谷旁林中树上,海拔1450米。缅甸和泰国也有散布。形式标本采自缅甸毛淡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