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木展示
联系我们
桂花树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苗木展示 > 桂花树
【48812】【植物界全系列】树兰亚科—树兰族(十三):柄唇兰
更新时间:2024-05-18 15:06:30 来源:桂花树

  柄唇兰属(学名:Podochilus)是兰科下的一个属,为附生兰。该属共有约80种,散布于热带亚洲至太平洋岛屿,以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新几内亚岛为最多,向北抵达印度、尼泊尔和我国南部。我国产1种。

  附生草本,一般较低矮。茎纤细,丛生,多节,悉数为叶鞘所包,具许多小叶。叶二列互生,扁平或有时两边内弯,基部常改变,有圆筒状的鞘,具关节。总状花序顶生或侧生,一般较短,具少量或略多的花;花苞片宿存;花小,常不甚打开;萼片离生或多少合生;侧萼片基部宽广并着生于蕊柱足上,构成萼囊;花瓣一般略小于中萼片;唇瓣着生于蕊柱足结尾,一般不裂,近基部处大多有附物属;蕊柱较长,具较长的蕊柱足;花药直立,药帽长渐尖;花粉团4个,蜡质,常为狭倒卵形,别离,下部渐狭为花粉团柄;花粉团柄1-2个,一起附着于一个粘盘上。

  柄唇兰(学名:Podochilus khasianus)为兰科柄唇兰属下的一个种。生于林中或溪谷旁树上,海拔450-1900米。产我国广东、广西西南部(上思)和云南南部(景洪、勐海、勐腊)。锡金、印度也有散布。形式标本采自印度。

  列入《华盛顿条约》(CITES)——附录Ⅱ;列入《国际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赤色名录》(IUCN)——近危(NT)。

  多穗兰属(学名:Polystachya)是兰科下的一个属。该属共有约210种,首要散布于非洲热带区域与南部区域,少量品种也见于美洲热带与亚热带区域,仅1种见于亚洲热带区域,也产我国。

  附生草本。茎短或有时基部增粗而成块状或其他形状的小假鳞茎,具1至数枚叶。叶2列,常为细长圆形或长圆形,基部具鞘并有关节。花序顶生,不分枝或分枝,具大都花;花较小或有时中等大,不改变;中萼片离生;侧萼片基部与蕊柱足合生而构成萼囊;花瓣与中萼片类似或较狭;唇瓣坐落上方,不裂或3裂,基部着生于蕊柱足结尾,具关节,无距;唇盘上常有粉质毛;蕊柱短,具显着的蕊柱足;花粉团4个,每不等大的2个成对,或2个而每个具深的裂隙,蜡质,具短的粘盘柄和小的粘盘。

  多穗兰(学名:Polystachya concreta)为兰科多穗兰属下的一个种。生于密林中或灌丛中的树上,海拔1000-1500米。产我国云南南部(勐腊、勐海、景洪)。广泛散布于印度、斯里兰卡、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以及美洲与非洲的热带与亚热带区域。形式标本采自西印度群岛。

  紫茎兰属(学名:Risleya)是兰科下的一个属,为腐生兰。该属仅有紫茎兰(Risleya atropurpurea)一种,散布于锡金及我国云南、四川、西藏。

  腐生草本,高达21厘米。无块茎,无假鳞茎;根状茎近窄圆锥形或圆柱形,长1-3厘米,径1.5-2毫米。茎无叶,暗紫色,基部具2圆筒状鞘,长0.6-2.5厘米,膜质,抱茎。总状花序顶生,长达7厘米,具数朵至40余花。苞片三角状披针形或线毫米,膜质,宿存:花肉质,径约2毫米,黑紫色;花梗和子房长1.2-1.5毫米,子房改变;萼片近长圆形,长约1.2毫米,离生:花瓣近长圆状披针形,长约0.8毫米,打开,唇瓣坐落上方,宽卵形,长约1.2毫米,凹入,贴生蕊柱基部,基部具细齿,先端有小尖头:蕊柱圆柱形,长约0.3毫米,花药生于背侧,2室,花粉团4个,成2对,蜡质,无柄。附着于长圆形粘盘,蕊喙粗,伸出,高于花药。蒴果椭圆形,长3-5毫米。

  紫茎兰(学名:Risleya atropurpurea),为兰科紫茎兰属下的一个植物种。生善于海拔2900-3700米冷杉林下或灌丛中。散布于四川西南部(泸定、峨眉山)、云南西北部(维西)、西藏东南部(波密)和锡金。

  列入《华盛顿条约》(CITES)——附录Ⅱ,列入《国际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赤色名录》(IUCN)——近危(NT)。

  肉药兰属(学名:Stereosandra)是兰科下的一个属,为腐生兰。该属仅有肉药兰(Stereosandra javanica)一种,首要散布于东南亚,向东南至新几内亚岛,北至泰国、我国南部和日本琉球群岛。

  腐生草本,地下具纺锤状的、直生的块茎。茎直立,具节,多少肉质,无绿叶,中下部被数枚鳞片状或圆筒状鞘。总状花序顶生,具数朵至10余朵花;花苞片较小;花梗短;子房膨大,显着宽于花梗;花小,不甚打开,常多少下垂;萼片与花瓣离生,类似;唇瓣与花瓣类似,但较宽,不裂,洼陷,边际波状且内弯,基部具2枚胼胝体,无距;蕊柱粗短,近圆柱形,无蕊柱足;花药生于蕊柱反面基部,近直立,有宽广而善于蕊柱的花丝;花粉团2个,粒粉质,由可分的小团块组成,具1个一起的花粉团柄,无粘盘;柱头生于蕊柱顶端,无显着蕊喙。

  肉药兰(学名:Stereosandra javanica)为兰科肉药兰属下的一个种。生于海拔1200米以下的低海拔区域常绿林下。产我国台湾南部(恒春半岛)和云南南部(勐海)。日本琉球群岛、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和新几内亚岛也有散布。

  矮柱兰属(学名:Thelasis),又叫八粉兰属、短柱兰属,是兰科下的一个属,为附生兰或陆生兰。该属共有约20种,产亚洲热带区域,首要见于东南亚,向北可到尼泊尔和我国南部,向南可到新几内亚岛。我国有2种。

  附生小草本,具假鳞茎或缩短的茎,后者常包藏于套叠的叶鞘中。叶1-2枚,生于假鳞茎顶端或多枚二列地着生于缩短的茎上,后者基部具鞘并相互套迭,有时有关节。花葶侧生于假鳞茎或短茎基部,一般较细长;总状花序或穗状花序具多花;花很小,几乎不打开;萼片类似,靠合,仅先端别离;侧萼片反面常有龙骨状突起;花瓣略小于萼片;唇瓣不裂,多少洼陷,着生于蕊柱基部;蕊柱短,无蕊柱足;花药直立,药帽先端收狭为钻状;花粉团8个,每4个为一群,蜡质,一起衔接于一个细长而上部稍扩展的花粉团柄上;粘盘近狭椭圆形;蕊喙顶生,直立,渐尖,2裂(粘盘脱出后);柱头较大。蒴果较小。

  矮柱兰(学名:Thelasis pygmaea),又叫闭花八粉兰,为兰科矮柱兰属下的一个植物种。生于溪谷旁树干上、山崖树枝上或林中石上,海拔1100米以下。产我国台湾、海南和云南南部至东南部(景洪、勐腊、富宁)。尼泊尔、锡金、印度、缅甸、泰国、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也有散布。形式标本采自菲律宾。

  馥兰属(学名:Phreatia),是兰科下的一个属,一般为附生植物。该属共有约190种,首要散布于东南亚至大洋洲,以新几内亚岛为最多,向北可达印度东北部和我国南部。我国有4种。

  附生草本,丛生或疏离,具短或长的茎,或无茎而具假鳞茎。叶或1-3枚生于假鳞茎顶端,或多枚近二列聚生于短茎上或疏生于长茎上部,茎生叶的基部常有抱茎的鞘,基部有关节。花葶(或花序)侧生,从假鳞茎一侧近顶端处宣布或从叶腋或叶丛中宣布,一般较长;总状花序具大都花;花小,不甚打开或打开;萼片类似,离生,有时靠合;侧萼片常多少着生于蕊柱足上,构成萼囊;花瓣常小于萼片;唇瓣一般基部具爪,着生于蕊柱足上,基部洼陷或多少呈囊状;蕊柱短,基部具显着的蕊柱足;花药药帽先端钝;花粉团8个,每4个为一群,蜡质,一起衔接于一个狭隘的花粉团柄上,具较小的粘盘。

  馥兰(学名:Phreatia formosana),为兰科馥兰属下的一个种。生于林中透光处的树上,海拔800-1800米。产我国台湾南部和云南南部(景洪)。越南、泰国也有散布。形式标本采自我国台湾。

  列入《华盛顿条约》(CITES)——附录Ⅱ,列入《国际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赤色名录》(IUCN)——易危(VU)。

  笋兰属(学名:Thunia)是兰科下的一个属,为陆生兰或附生兰。该属共有5种,散布于印度、尼泊尔、锡金、缅甸、越南、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我国西南部。我国有1种为笋兰。

  地生或附生草本,一般较巨大,地下具粗短根状茎。茎常数个簇生,二年生,圆柱形,有节,不分枝,近直立,具大都叶。叶一般较薄而大,薄纸质或近草质,花后凋谢,基部具关节和抱茎的鞘。总状花序顶生,常多少外弯或下垂,具数朵花;花苞片较大,宿存,舟状;花大,美丽,质薄,常多少俯垂;萼片与花瓣离生,类似,但花瓣一般略狭小;唇瓣较大,贴生于蕊柱基部,几不裂,两边上卷并围抱蕊柱,基部具囊状短距;唇盘上常有5-7条纵褶片;蕊柱细长,顶端两边具狭翅,无蕊柱足;花药俯倾;花粉团8或4个,前者每4个为一群,其间2个较大,后者每2个为一群,等大,蜡质,无显着的花粉团柄,但向下方渐狭,一起附着于粘性物质上;蕊喙近3裂;柱头洼陷。

  笋兰(学名:Thunia alba)为兰科笋兰属下的一个种。其种加词“alba”意为“白色的”。生于海拔1200-2300米的林下岩石上或树权凹处,也见于多石地上。散布于我国四川西南部(盐边、木里、米易、冕宁)、云南西南部至南部(镇康、景东、景洪、勐腊、勐海)和西藏东部。尼泊尔、锡金、印度、缅甸、越南、泰国、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也有散布。

  全草(岩笋):淡,平。活血,祛瘀. ,接骨,生肌。用于跌打损伤,骨折,刀枪伤。

  宽距兰属(学名:Yoania)是兰科下的一个属,为腐生兰。该属共有3种,散布于日本、我国至印度北部。我国产1种。

  腐生草本,地下具肉质根状茎;根状茎分枝或有时呈珊瑚状。茎肉质,直立,稍粗大健壮,无绿叶,具多枚鳞片状鞘。总状花序顶生,疏生或稍密生数朵至10余朵花;花梗与子房较长;花中等大,肉质;萼片与花瓣离生,花瓣常较萼片宽而短;唇瓣洼陷成舟状,基部有短爪,着生于蕊柱基部,在唇盘下方具1个宽广的距;距向前方扩展,与唇瓣前部平行,顶端钝;蕊柱宽广,直立,顶端两边各有1个臂状物,有短的蕊柱足;花药2室,宿存,顶端有长喙;花粉团4个,成2对,粒粉质,由可分的小团块组成,无显着的花粉团柄,具1个粘盘;柱头洼陷,广大;蕊喙不显着。

  宽距兰(学名:Yoania japonica)为兰科宽距兰属下的一个种。生于山坡草丛中或林下,海拔1800-2000米。产我国江西、福建北部(武夷山)和台湾中部(阿里山)。日本也有散布。形式标本采自日本。

  列入《华盛顿条约》(CITES)——附录Ⅱ,列入《国际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赤色名录》(IUCN)——濒危(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