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木展示
联系我们
苗木展示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苗木展示
【48812】品藏悟语-徐悲鸿我国画上世纪于右任御花园-北方网-新闻中心
更新时间:2024-06-10 17:06:01 来源:苗木展示

  一位华裔的美国画家来华,对我国绘画产生了稠密的爱好,所到之处,必看国画著作。来京唠嗑,我请他比较我国画和西画的不同,他说了诸条:“无论是油画、水粉画、水彩画、版画、素描、速写,让读者看到的都是作画者的构思、构思、布局和技法。而我国画却把画题、作者的心得甚至一些第二人甚至第三人的感触,直接写到画面上。文字和画面给了读者愈加宽广的赏识空间。”对咱们早已习以为常的画款,却让这位在北美长大的画家有了如此的慨叹。

  所以,我请他一起赏识了徐悲鸿的一幅立轴,尺度是长108厘米,宽53厘米。画的是故宫御花园的老柏。骨干遒劲,写出了几百年老树的沧桑;枝叶疏密有致,看得出松柏长青的涵义;树前树后的地面上,间或装点的小草,与传统国画有所不同。那位美国画家一眼就看出了:“悲鸿大师这是把西画透视理论有机地融进了我国水墨画。”然后,他请我给他读讲画款。

  这幅画上有款两则。一则是穷款:“伯早仁兄雅赏悲鸿写故宫老柏不能忘马君叔平导游之惠也壬申岁春日”,徐悲鸿钤了印章两枚。另一则是:“壬申暮春之初余见悲鸿为于君右任画故宫老柏尔甚佩之此为伯早君作余大畏之一步一进何其速也记之以效悲鸿之后来白石山翁齐璜”,并以印鉴。题款本无断句,我读给这位友人听,还讲了一段与之相关的轶闻往事。

  款中写的“伯早仁兄”指的是陈绵教授,乃清末邮传部尚书陈璧之六令郎。他于上世纪二十时代末去法国巴黎留学,学戏曲导演,获博士学位回国。陈绵与徐悲鸿在巴黎同校,联系甚好。回国后,徐悲鸿对国画有稠密的爱好,陈绵写话剧剧本,担任其时在我国为数不多话剧团导演。

  旧时文人墨客常有雅聚,杯酒壶茶,款款而谈,论题随意,多与艺术相关。一日,徐悲鸿、齐白石与陈绵小聚。徐悲鸿谈到他画故宫御花园老柏的一幅新作。他说试将西画透视技法,融入我国水墨之中。画成今后,自我感觉不错,便送于右任先生纠正。于老看到今后,很是欣赏。白石老人听了,便问道:“咱们怎么能看到此画呢?”徐氏说:“那我就以此画意,再作一幅,择日请你们雅正吧。”陈绵戏问:“那幅画你送了于老,这幅送谁呢?”徐悲鸿说:“就送你吧。”若干年之后,徐悲鸿名噪一时之际,曾画了一幅与真马一般大的丈二奔马图,气势恢宏,上面题写“空前绝后”四个大字,落名款加印。陈绵得到后并没有装裱,但一向用图钉按在学院胡同的平房住所的书房里。陈绵说明说,徐悲鸿题这四个字,是说曾经没有画过这么大的奔马,谓“空前”;今后也不画比这幅再大的马了,是“绝后”,以此表明俩人的友谊。

  上世纪60时代,书房漏雨,房顶的水顺墙淌下,湿了画,陈绵把它摘下晒干,折几折后放到书案上,人来人往,不知道被何人顺走,我国画坛上,从此少了一张徐悲鸿的力作,真实惋惜,这当然是后话了。

  时隔不久,徐悲鸿又画成一幅老柏。三人再聚,徐悲鸿拿来此画,款中写明晰缘由:不久前,由时任故宫博物院古物馆副馆长马衡陪徐悲鸿和陈绵观赏故宫,徐悲鸿回来后画了御花园的老柏。白石老人看了,大加欣赏,所以在画上落款,并说出了“仿效”的意思。

  2005年,徐悲鸿诞辰110年之际,故宫博物院在古书画研究中心展厅举办了徐悲鸿书画专题展。展出36件徐悲鸿绘画著作和两件书法著作中,其间就有两件老柏的立轴画。说明文字中提到:这是徐悲鸿大师将西画透视技法融入我国画的有里程碑含义的著作。在我印象中,那两幅画都是上世纪三十时代的著作,但创造的时代,均在壬申(1931)年今后。也便是说,在故宫收藏这两幅著作之前,应当至少还有两幅老柏体裁的著作,一幅是送于右任的,那是此类著作中的榜首幅,另一幅便是本文中这幅。

  故宫老柏的榜首幅,不知是在台湾仍是在何处?以于右任的学问和位置,正常情况下不会流落出去。这第二幅老柏,却在十年浩劫中险遭一炬。陈绵之妹陈栘岩女士,少年学油画,她六哥陈绵留学回来后,常带她见在京的名画家。齐白石、王雪涛、徐悲鸿等各位,也常随手送这位小妹一些画,以示对陈绵的友爱。本文提到的这幅画,装裱之后,也送给了栘岩女士。虽然栘岩女士自己并不画国画,却在今后的战乱中,带着一批作为一份友谊收藏的画作,曲折国内各地。其间大部分画作,由于没装裱,带着倒也便利。

  “文革”开始时,“纠察队”到家中查“四旧”,要求“自行寒酸”,栘岩女士虽未受直接冲击,但为了尽最大或许防止引火烧身,仍是把大卷的国画焚烧烧了。这幅老柏,却由于现已装裱好了,被忘却在一个角落里,得留存。才有时机,在今日展卷,让画中的题款,去叙述那一段段往昔的画坛美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