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17岁就以文才遭到令狐楚的欣赏,被聘请到令狐楚的幕府里当官,遭到令狐楚的点拨,学习做奏章。这样一个时间段李商隐正是人生满意,血气方刚时。
李商隐17岁就以文才遭到令狐楚的欣赏,被聘请到令狐楚的幕府里当官,遭到令狐楚的点拨,学习做奏章。这样一个时间段李商隐正是人生满意,血气方刚时。
李商隐17岁就以文才遭到令狐楚的欣赏,被聘请到令狐楚的幕府里当官,遭到令狐楚的点拨,学习做奏章。这样一个时间段李商隐正是人生满意,血气方刚时。当他看到怒放的牡丹,想到令狐楚对他的培养,挥笔写下了这首七律《牡丹》诗。这是一首咏怀诗,借咏牡丹抒情诗人对意中人的倾慕、想念之情;借绝色艳姝来比较,以花写人,并暗示意念中的情人如花似玉。
首句是单株牡丹的特写图,借用孔子见卫夫人的典故据《典略》载:“夫人在锦帏中,孔子北面秘首,夫人自帏中再拜,环佩之事然。”夫人指卫夫人,是春秋时卫灵公的夫人南子,以美艳著称。这儿借用典故,以锦帷乍卷、容颜初露的卫夫人描述牡丹初放时的艳丽夺目、含羞艳丽。次句借用鄂君泛舟的典故,据《说苑善说篇》记载,鄂正人皙泛舟河中,划桨的越人歌唱表明对鄂君的敬爱,鄂君为歌所动,扬起长袖,举绣被覆之。诗人将牡丹的绿叶幻想成鄂君的绣被,将牡丹花幻想成绣被掩盖的越人,逼真地描绘初开的牡丹花在绿叶的簇拥中艳丽的风貌。从怒放的牡丹联想到这些前史典故,又以这些前史典故中的人物来体现绿叶丛中艳丽的牡丹所给人的形象,显示出牡丹的韵致,引读者遐思。
三、四句描绘牡丹随风摇曳时的绰丽风韵,把牡丹比方成善舞的女子,在摇动时的一刹那垂手牵动玉佩,在一回身时飘起长裙,将牡丹花叶在顶风起舞时崎岖翻卷、摇曳多姿的姿势描绘得生动又形象,典见《西京杂记》所载“戚夫人善为翘袖折腰之舞”。
诗的五、六句详细地描绘了牡丹的色香,借《世说新语》所记石伦用蜡烛为炊之事,和《襄阳记载》刘季和所说:“荀令君至人家,坐处三日香。”描绘牡丹敞开时的光荣和芳香,给人的感触很激烈。诗的最终两句用江淹梦中得五笔和巫山神女的典故,涵义令狐楚对他的器重和培养,以及他自己对令狐楚心胸的感谢之情,抒情了诗人泛动的春心,使牡丹平添了无限妩媚。
这首诗使用了很多的典故,并且把死典用活了,丰厚了构思和诗的体现力,显示出李商隐的才调。全诗构思奇妙,借物比人,又以人拟物,明写牡丹,暗颂佳人,一实一虚,独具匠心。
李商隐(约公元813年约公元858年),晚唐著名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客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祖辈迁荥阳(今河南荥阳市)。
李商隐八斗之才,登进士第后曾任多个官职,但终因卷进政治旋涡而终身窘迫不得志。但他的才华无人能否定,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他的诗构思别致,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美丽动听,广为传诵。(白莺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