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木展示
联系我们
苗木展示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苗木展示
【48812】【网络媒体走转改】汕头:看护非遗在传统中寻求立异
更新时间:2024-07-26 13:31:05 来源:苗木展示

  唱腔特别的潮剧、针法重复的珠绣、精巧绝伦的潮阳剪纸……1月16日,由中心网信办主办、广东省委网信办承办的2018年“新时代、新愿望”网络媒体新春走底层(广东站)活动采访团走进汕头,感触当地非物质文明遗产的共同魅力。

  “娘知道,维护重担你独立支撑;抚伤痕,娘心如绞老泪滴。”在老妈宫戏台,广东潮剧团为观众带来潮剧《赤军阿姆》选段。该剧以吴南生报告文学《松柏长青》、潮剧《革新母亲李梨英》为根底,以李梨英的感人事迹为资料,着力体现一位朴素而坚韧的母亲形象。2017年11月,该剧获第十三届广东省艺术节“剧目一等奖”。

  张阿婆带着年幼的孙子孙女来看这场表演。“我从小便是听着潮剧长大的,这是咱们的文明。”她表明,虽然现在文娱方法多了,听潮剧的次数少了,但仍是期望孩子们能多听听,感触民间传统文明的魅力。

  像潮剧这样的国家级非物质文明遗产,在汕头有13项之多。2017年6月,汕头非物质文明遗产展现馆开馆,修建面积1200多平方米,展现国家级非物质文明遗产13项、省级非物质文明遗产38项。这是汕头榜首所市级的非遗展现馆,其展出的非物质文明遗产项目数量、规划在省内均居前列。

  传承与立异是维护非物质文明遗产的要害。现现在,汕头许多非物质文明遗产技艺依然以宗族为头绪传承。

  胶水、铁片、丝线、尖嘴钳,这些都是赵岱丽制造“盔头”必不可少的东西。虽然头发斑白、戴着眼镜,但她手上的功夫非常妥当。赵岱丽的老公,是汕头市级非遗项目盔头制造技艺传承人陈衍庭。四十多年前,她跟着老公入了这一行。

  盔头,即传统戏剧中剧里面的人物所戴的各种冠帽。在潮剧盛行的汕头,盔头的需求量不小,但工艺极端杂乱:制造一顶花旦的盔头,由60多块铁片组成,需求数十道的工序、耗时4天才干完结。“有必要一道道工序做下来,没有捷径。”赵岱丽说,许多年轻人对此望而生畏,夫妻俩一向没有收徒,仅靠两个女儿将手艺传承下去。

  国家级非遗项目大寮嵌瓷省级传承人许少雄年幼时便跟从爷爷学习嵌瓷技艺。通过他的一双高手,破碎的茶碗能够富丽“回身”,变成精巧的陶瓷拼贴工艺品。嵌瓷是以潮汕风格为主的民间修建装修工艺,多用于祠堂、古刹、民居等大型修建物的房顶或瓦片装修。

  关于后辈愿不愿意承继他的衣钵,许少雄并不忧虑:“咱们该让年轻人个人挑选要走的路。假如他们今后对传统手艺感爱好,自然会跟着学;不感爱好也不能强求。”

  汕头市级非遗项目珠绣传承人洪裕静也以为,培育爱好关于文明遗产传承非常重要。她一手执针线,串起盘中的彩珠,在缎面上来回翻飞,才一瞬间时间,一个人物的概括就形成了。她所传承的珠绣起源于唐朝,明清时期广泛盛行于潮汕民间。

  “针对那些对非遗技艺感爱好的年轻人,政府能够恰当给予补助。”洪裕静以为,与其他技能不同,学习传统技艺往往周期长、本钱高、收效慢。政府能够给我们供给必定的赞助,鼓舞新鲜血液进入非遗范畴。

  现在,传承传达非遗的方式多种多样。每当周三,国家级非遗项目潮阳剪纸市级传承人陈小燕就会到汕头大学开设手艺班,教学生们学习剪纸。“学生们都觉得很有意思,每次50个名额很快就会报满。”她说。“在授课的过程中,我学到了更多。”学生们丰厚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陈小燕惊喜。她常常把学生们现代化的规划创意和自己把握的传统纹样、技法相结合,让著作如虎添翼。“曩昔我从没想到,剪纸这项民间艺术能够和英文字母、卡通形象交融,学生们激发了我的创意。”

  在《赤军阿姆》导演卢昂看来,现在传承民间传统文明,必然面对保存传统精华与立异方式的平衡问题。“现代潮剧,既要让老一辈看着可亲可敬,也要满意年轻人的审美需求。”他以为,在创造中,剧团着力将最有特色的潮剧元素扩大,并用现代的声光电技能对舞台进行从头包装,让观众对潮剧感爱好,想看、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