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涛。”再鞠躬,向诗圣的崇高情怀问候!
“致君尧舜上,再使习俗淳。”三鞠躬,愿杜甫精力,与山河同在,共日月长明!
在我国前史上某一范畴有着出色贡献的人物,往往被后人尊称为“圣人”,而杜甫就被称为“诗圣”。尽管前史上关于杜甫的出世之日还有争议,但学界较为认可的是公元712年的2月12日。
为了留念这位巨大的诗人诞辰1313周年,2月12日下午,由西安诗词学会、西安市长安区委宣传部、长安区文明和旅行体育局一起主办,西安外事学院长安诗社长安诗学中心终南大路文旅产业带组委会协办的“‘诗圣’杜甫诞辰1313周年留念会活动”在西安唐村举行,我省专家学者、诗词爱好者数百人参加了这一活动。
唐诗是中华文明的珍宝,而杜甫是肯定逃避不了的姓名,他59年的人生,是历尽战乱,流离失所的终身,但他也一直心系苍生,胸襟全国。他留下了1400多首妇孺皆知的诗篇,被后世尊称为“诗圣”;而他的诗则被称为“诗史”。
“千年一城韵,半部《全唐诗》”,长安是唐诗之都,也是其时世界上最为富贵的世界化大都市。长安不仅是唐朝的政治、经济和文明中心,还招引了很多闻名诗人如李白、杜甫、王维等在此创造了很多与长安相关的诗词。长安的富贵和诗人们的创造使得这座城市在唐诗中占有了重要位置。因而在杜甫诞辰1313周年之际,在他从前日子的土地上举行这样一场留念活动有着异样的含义。
陕西省诗词学会会长刘炜评表明:“咱们不仅是向一颗磨难而巨大的魂灵问候,更是在感受中华诗脉生生不息的元气和暖意融融的温度。”
西北大学文学院教授,我国唐代文学学会会长李浩说:“杜甫是唐代最出色的诗人之一,他长时间活泼在三秦大地上,更活在咱们的精力世界里。”
闻名诗词书画家魏新河从杜甫和杜曲的故土情怀讲起,追溯了这位磨难而巨大的诗人的终身。
长安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主任陈熙熙则从杜甫律诗的立异性讲起,谈及了这位巨大诗人在诗篇上的出色贡献。
华东师范大学副教授钟锦则以为:“假如仅仅把他当作一个诗人,那就小看了杜甫。永久不要忽视他诗作中文明的时代感和文明的责任感。”
陕西师范大学副教授许晓春指出杜甫对世人的悲悯之心,他不附逆的精力以及他对诗篇技巧的锻炼,格律的完善,都值得称道。
西安诗词学会会长毛艳飞表明,留念杜甫不仅是对一位巨大诗人的思念,更是对中华优异民间传统文明的传承与宏扬。
活动中,我省闻名朗读表演艺术家凌江朗读了杜甫妇孺皆知的诗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深深打动了一切宾客;而西安外事学院副教授、长安来源古诗词吟唱团团长杨洁和西安外事学院笛箫尺八教师刘万宇协作的《关山月》则唱出了李白和杜甫唐诗“双子星”的深沉友情。
在这次留念活动中,李浩教授介绍,西安正在充沛发掘唐诗文明资源,进一步推动中华优异前史传统文明的创造性转化、立异性开展,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唐诗之都”文明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