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单子叶开花植物中的一科,有140属,3500-3700种。中国有35属约206种,主要分布在南方各地。由APG最近的基因研究显示,原先独立归于浮萍科的植物,也应归类于天南星科之中。
火鹤花(红掌)与马蹄莲是本科有名的植物,常被栽培供观赏用。绿萝、广东万年青等耐阴性强的可以做室内观赏植物。芋头可以食用,蒟蒻(魔芋)地下块茎可以加工后食用。半夏、天南星、千年健、犁头尖可做药用。水榕等水生植物可做水族造景。巨花魔芋是全世界最高的花,其花序是植物界中最长的花序。
绿萝(Epipremnum aureum)是大家最常见到的天南星科植物。绿萝极其耐阴,分株扦插的成活率也很高,可以说是最好养的观赏植物。
市面上常见的绿萝有两种,一种是种在花盆里的。还有一种“大绿萝”,是攀附在一根棕柱上的。其实它们都是绿萝。绿萝在没有攀附物的时候,叶子比较小;有了攀附物之后,叶子就会长大。平时给大绿萝浇水的时候,可以浇水到柱子上,让上面的叶子更好生长。
目前在市面上,除了最常见的绿色的绿萝,还会见到各色花叶的“绿萝”。但是,其中一些并不属于麒麟叶属,下面将会分别介绍。
白金葛(花叶绿萝)的叶子一般有黄绿色的斑点。雪花葛叶子有白色的斑块,斑块比较大。黄金葛(黄叶绿萝)没有斑点,叶子颜色比一般的绿萝浅,在光线充足的情况下颜色会发黄,光线不足的时候是嫩绿色。大理石皇后,叶子上白色的斑点很多,甚至一些叶子呈白底绿斑。绿萝还有很多其他变种,不过无非是各种不规则的黄色或白色斑点。国内引进的比较少,翻译的名字也比较混乱,雪花葛在国外的正式名字好像叫”大理石皇后“。以上四种是市场上非常容易找到的。
麒麟叶( Epipremnum pinnatum)不太常见,但是在南方的一些热带森林里也有分布。就像很多天南星科植物一样,麒麟叶在小的时候是细长型的叶片,但是长大之后会分裂成羽状叶片。在网上,一般会以“麒麟尾”的名字销售其小苗。
喜林芋属(学名:Philodendron),又名蔓绿绒属,常见的植物有各种蔓绿绒。春羽曾经属于喜林芋属,但是最近已经被划到了Thaumatophyllum属。
在市场上最常见的就是金钻(Philodendron Congo),看上去比较普通。最近还出现了红柄的品种,叫红钻( Philodendron cv. Congo Rojo)。近年国内引进了更多蔓绿绒品种,也慢慢变得受到市场欢迎。比如,叶片黄绿色的金锄蔓绿绒(柠檬汁蔓绿绒,Philodendron Lemon Lime);叶片带有丝绒质感的云母蔓绿绒(Philodendron Hederaceum Micans)及其他荧光蔓绿绒等。还有因为叶子形状特别而得名的佛罗里达飞机(佛罗里达蔓绿绒 Philodendron cv. Florida)。
铂金蔓绿绒(Philodendron Birkin)叶片上有细而密集的金线。橙王子蔓绿绒(Philodendron cv. Prince of Orange)的新叶是橙色,不过因为翻译问题,在网络上名字很多,有“奥兰治国王”、“奥兰治王子”等名字。银叶蔓绿绒(Philodendron hastatum)因其叶片泛有银色的光泽而得名,也叫“戟叶喜林芋”,在市场上也称之为“哈斯塔姆”。
巴西金线蔓绿绒(Philodendron Hederaceum ‘Brasil’)其实是心叶蔓绿绒(Philodendron Hederaceum,又名“心叶藤” )的变种,变种名是“巴西”。特点是叶子中间有一条宽窄不一的黄绿色的斑块。在市场上,金线蔓绿绒名字比较混乱,有“杏叶藤”、“杏叶绿萝”等称呼。原因是花商普通话比较差,在口口相传的过程中把“心叶”当做了“杏叶”。这在国内混乱的花市是很常见的现象,比如虎眼万年青的切花品种“伯利恒之星”,就经历了“圣星百合”到“圣心百合”的奇妙转变。
从形状上能够准确的看出,心叶蔓绿绒和绿萝,有一点类似,但是它们属于不同的属。绿萝是麒麟叶属,心叶藤是喜林芋属。在外形上,绿萝的叶子偏长卵形;而心叶藤的叶子更偏心形、叶尖更尖、更有弧度。在大型植株上,心叶藤的叶子大小比较一致;而绿萝的叶子大小不一。
藤芋属(Scindapsus),藤本植物,以气生根攀援,分布于热带密林中的石壁或大树上。
小叶银斑葛(Scindapsus pictus)是最常见的藤芋属观赏植物,它形似绿萝和心叶藤,但是叶子上有银色的斑点。市场上还会把银斑比较多的品种叫“大叶银斑葛”,其实它们都是Scindapsus pictus的不同变种而已。
前面说到,春羽(Thaumatophyllum bipinnatifidum)原来属于喜林芋属(蔓绿绒属)。但是2018年,巴西植物学家通过DNA分析确定了这一植物(以及其他紧密关联的物种)与蔓绿绒属的植物有较远的亲缘关系,并将其重新分配到鹅掌芋属(Thaumatophyllum)。与此同时,仙羽蔓绿绒也就变成了仙羽鹅掌芋(Thaumatophyllum xanadu)。
那么,春羽(Thaumatophyllum bipinnatifidum)和仙羽(Thaumatophyllum xanadu)有什么不同呢?虽然他们叶子都是羽状分裂的,但是区别不小。仙羽的株型比较小,叶子也小,叶子边缘光滑。而春羽株型更大,叶子更大,最重要的是,春羽的叶子边缘是波浪形。
鹅掌芋(Thaumatophyllum spruceanum),在市场上常被误称为掌叶蔓绿绒、印第安羽毛蔓绿绒。其实,它曾经是鹅掌芋属中唯一的一个物种,直到春羽和它的伙伴们被重新划归到鹅掌芋属。因其新叶像手掌一样,故名掌叶蔓绿绒。叶子长大之后,呈开放的圆形排列,叶形类似印第安人的羽毛头饰,所以也叫印第安羽毛蔓绿绒。
花烛属(学名:Anthurium)因其开花似烛台而得名。花烛花姿奇特美妍,颜色多种多样,花期持久,适合盆栽、切花或庭园荫蔽处丛植美化。
花烛(Anthurium andraeanum)是花烛属花卉中最常见的植物。它还有一个更响亮的名字——红掌。也有人称之为火鹤花或音译为安祖花。其实红掌只是指我们平时最常见的品种,市场上还可以买到的有粉掌、黄掌、紫掌等,还有一些白掌、绿掌的进口切花售卖。最近国内也引进了更多花色各异的品种,翻译的名字不一,比较难考证其国外原名。根据国外资料,目前园艺培育的花烛变种,有几十种之多。它们之间除了花色,还有花型、花序颜色等等的区别。
大部分常见的花烛,中间的肉穗花序都是直的。不过火鹤花(Anthurium scherzerianum)却有着卷曲的花序。目前国内很少见到。
除了观花的花烛属植物,国内植物玩家也开始种植一些观叶品种,比如水晶花烛(Anthurium crystallinum)。国王花烛(Anthurium Arrow)的英文名意为“箭头”,形容其叶片形状。但是不知道何故,国内的商品名称之为“国王”。而国王花烛作为学名,一般对应的是Anthurium veitchii。观叶花烛还有很多品种,叶子形态各异,最长的可以超过1米。
白鹤芋(Spathiphyllum kochii)就是我们常见的一种观赏植物。它更常用的名字是“一帆风顺”、“白掌”。而白鹤芋和花烛属的“白掌”,区别很大。白鹤芋的佛焰苞,也就是外面的“花瓣”,是立起来的,比较薄;而花烛属“白掌”的佛焰苞是横躺的,比较厚。
五彩芋属(Caladium),又名彩叶芋属。五彩芋(彩叶芋)叶片色泽美丽,变种极多,适于温室栽培观赏。五彩芋叶子较薄,对空气中水分含量要求比较高。
乳脉五彩芋(Caladium lindenii),又名乳脉千年芋、玲殿黄肉芋,原产哥伦比亚。曾经被认为是千年芋属植物,故得名“乳脉千年芋”。后经研究认为,应归属到五彩芋属。
千年芋属(Xanthosoma),又名黄体芋属、黄肉芋属,多年生草本,有块状的地下茎。千年芋又名五年芋,五年芋(千年芋)的意思是“种一年,吃五年”。是一种可以长期供食的物种,植株不用整棵挖起來,只取它身旁生出的子芋食用。
紫柄芋(Xanthosoma sagittifolium),又称为箭叶兰芋、象耳芋。是千年芋属里最常见的植物。最大的特点是叶子基部为全裂,叶柄带有白霜。
合果芋属(Syngonium),原产于美洲热带,在我国南方野外多有逸生。
合果芋,幼叶呈戟形或箭形单叶,成熟的老叶成掌裂,有3裂、5裂或多裂不等。在网络上用“彩叶合果芋”搜索,能够找到颜色各异的合果芋。其中最出名的品种,就是“红粉佳人”。最近国内开始引进了一些带锦的合果芋品种,价格较高。合果芋的叶子比较厚,对空气中水分含量的要求没这么高。
芋属(Colocasia)分布于亚洲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共有13种。我国有8种,大都产自南方各省。
芋(Colocasia esculenta),又称芋头,是芋属里大家最熟悉的了。常见的品种有红芋(又称红芽芋)、白芋(又称白芽芋)、九头芋(狗爪芋)、槟榔芋(广西称之为荔浦芋)等。
除了食用的芋头,芋还有一个品种,也是很特别的观赏植物,那就是紫叶芋(Colocasia esculentaBlack Magic)。紫叶芋通体紫黑色,非常特别。同样叶柄也是紫色的紫芋(Colocasia esculenta Tonoimo),曾作为独立的种,后改为芋的一个品种。紫芋和前面千年芋属的紫柄芋,不是一种植物。
紫芋和紫柄芋最大的区别就是,芋属的紫芋叶子基部不是全裂;而千年芋属的紫柄芋,叶子基部全裂至叶柄。
大野芋(Colocasia gigantea),又名象耳芋,最大的特点是巨大的叶子。叶片长可达1.3米,宽可达1米,在条件适宜时可生长得更大。在我国华南各省均有分布。
海芋属(Alocasia),又名姑婆芋属、山芋属,多年生热带草本。我国有4种,产长江以南地区。本属有些种类及其杂交种因叶色美丽或较耐阴常被栽培做观叶植物。
海芋(Alocasia odora),在南方野外经常能够正常的看到,也在庭院作为观赏植物。海芋又名滴水观音,因其在湿度高的时候会从叶尖滴水,以及开花形似观音菩萨而得名。海芋和芋头的最大区别就是其长条形的匍匐根茎。海芋有毒,全株均不可食用。
近几年,国内逐步引进了更多品种的海芋。黑天鹅海芋(Alocasia reginula ‘Black Velvet’)的叶片深绿色,有丝绒质感。斑马海芋(Alocasia zebrina)因其叶柄有黑白条纹而得名。白犀牛海芋(Alocasia Baginda ‘Silver Dragon’)叶片为银白色,并伴有墨绿色的叶脉纹路。黄貂鱼海芋(Alocasia Macrorrhiza ‘Stingray’)叶如其名,有着细细长长的叶尖,整个叶子就像黄貂鱼。
魔芋属(Amorphophallus),多年生草本,成年植物块茎常扁球形。魔芋属植物只有一片叶子,也就是地上像树一样的部分,其实是一片复叶。
花魔芋(Amorphophallus konjac),也就是我们平时食用的魔芋品种。自陕西、甘肃、宁夏至江南各省区都有,生于疏林下、林椽或溪谷两旁湿润地,或栽培于房前屋后、田边地角,有的地方与玉米混种。块茎经过加工之后,方可食用。
巨魔芋(Amorphophallus titanum),也叫“巨人魔芋”,原产于于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西部巴里赞山脉的热带雨林,现全世界各大植物园有栽培。巨魔芋花朵巨大,最高可达3米。花序开放时,散发出刺鼻的尸臭。
龟背竹(Monstera deliciosa)是南方常见的观赏植物,叶片宽大,形状独特。原产于墨西哥,中国福建、广东、广西和云南等地栽培于露地,北京和湖北等地多栽于温室。其叶常年碧绿,茎粗壮,生有气生根,极为耐阴,是室内大型盆栽观叶植物。
仙洞龟背竹(Monstera friedrichsthalii,又名多孔龟背竹),是近年流行的新品种。它与龟背竹不同,叶缘完整无缺,只是在卵状椭圆形的叶片上分布有一个个紧密排列的椭圆形穿孔。不过,根据国外资料,仙洞龟背竹并不是独立物种,它其实是孔叶龟背竹(Monstera adansonii)的幼叶。
崖角藤属(Rhaphidophora),藤本,茎匍匐或攀援,约100种,分布于印度至马来西亚。我国江南各省有9种。
四子崖角藤(Rhaphidophora tetrasperma),商品名“姬龟背竹”,原产于泰国南部及马来西亚。虽然长得像迷你版龟背竹,但是并不属于龟背竹属。
广东万年青(Aglaonema modestum)产自广东、广西至云南东南部,是十分常见的观赏植物。“广东万年青”与“万年青”不是同一种植物,万年青(Rohdea japonica,又名红果万年青)属于天门冬科。
除了绿色的广东万年青,还有多种花叶品种,在市场上的名字也各异。以下品种名仅供参考。
黛粉芋属(Dieffenbachia),又名花叶万年青属、黛粉万年青属。其叶子和外形类似广东万年青,但实际上和广东万年青的关系比较远,所以现在改称“黛粉芋”。该属植物与广东万年青属的区别,主要在于花。由于两个属的植物,都有丰富多姿的花叶品种,所以有时候光从叶子不容易区分两个属的植物。
黛粉芋(Dieffenbachia seguine),商品名一般叫“黛粉万年青”或“花叶万年青”,以下品种名仅供参考。
马蹄莲属(Zantedeschia),多年生草本,约8-9种,均产非洲南部至东北部。各热带地区常引种栽培,我国也有栽培。
大家以前见到的马蹄莲多是白色马蹄莲或黄色马蹄莲。其实,马蹄莲还有很多不同的颜色,有单色的,也有复色的马蹄莲。一些马蹄莲的叶子还带有斑点,使其更具观赏性。
雪铁芋(Zamioculcas zamiifolia),又名金钱树。株形自然挺拔,叶片美观,为著名的盆栽观叶植物。和魔芋一样,雪铁芋的叶子也是复叶,每一根枝条其实是它的一片羽状复叶。
天南星科还有一些水生植物用于水族造景。由于这类用途比较小众,我们就不再展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