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不燥微风正好,研思并行实践当时。9月24日下午,苏州工业园区小学语文学科基地暨江苏省王水丽网络名师工作室“学为中心的课堂研究”展示活动在方洲小学举行。
八位执教老师立足新课标精准把握教材,践行“学为中心”高效达成教学目标,充分展示了教师良好的专业素养和工作室近期的研究成果。
方洲小学的邓严老师执教了四年级《爬山虎的脚》一课,老师始终以学生为中心:课前,她深入研读文本、巧设学习单,在导学中生成真实学情;课上,她创设具体情境和结构化学习任务,带领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中察觉缺陷、处理问题;课后,她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为不一样的层次的学生提供选择性学习任务。
星汇学校刘龙婷老师执教五年级《古人谈读书》。课堂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为中心,努力引导学生古为今用,学思结合。学生在层层递进的朗读中品读古文韵味,借助多种方法合作学习理解古文意思,感悟朱熹读书法的“三到之要”。整节课紧扣单元语文要素,关照单元人文主题,遵循文化之脉,弘扬民族之魂。
方洲小学盛群老师执教五年级音乐课《牧场上的家》。盛老师以学习音乐的难点为中心,通过律动、听、唱、合作表演等环节,让学生自主学唱歌曲,在唱歌过程中自然地解决一字多音、一音多字等歌唱难点。在二声部演唱时,请学生加入铝板琴的伴奏,低声部演唱更稳定,再请学生来指挥,呈现学生二声部合唱。整堂课,学生沉浸在美妙的音乐中。
星洋学校唐恬老师执教六年级音乐课《溯流探源--探寻民族音乐》。在“以学为中心”的理念指导下,通过情境导入,学生们领略了不一样的地区民歌文化的独特魅力。唐老师深入剖析了音乐要素,引导学生感受《北风吹》《小白菜》《青羊传》等经典民族音乐作品。在欣赏对比环节中,学生充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提升了音乐素养,激发了对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
方洲小学的许文捷老师执教四年级的《剪纸中的吉祥纹样》。她以学为中心,充分的利用易加互动平台做课前预学、课堂上的共学,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课堂参与度。通过实践操作和创意表达,学生不仅掌握了剪纸的基本技巧,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审美感知,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中国民间传统文化的魅力、理解民间传统文化、爱上传统文化。
第二实验小学的董辉老师执教的四年级《色彩绘本创作营》一课。他以“适宜任务为中心”,制作色彩绘本书为项目任务,设置了“绘本创意公司”“创意总监、美术总监、文案编辑”等角色,以及“随机线索卡”“游戏奖励”等机制,用问题引发思考,用情境调动情绪,用挑战性的任务让每一位学生都去参加了,沉浸其中。
方洲小学的邬娴老师执教一年级《跑与游戏》一课。她以“游戏为中心”,通过简单的动作模仿、多形式的学练体验,帮助学生逐步理解快速启动的要求。每个环节以问题为引领,引导孩子思考并通过实践一同找寻答案,由简到繁,逐步提升练习难度,不断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挑战与学习欲望,为后期快速跑的学习奠定基础。
星洲小学的朱阿祥老师执教五年级体育《跨越式跳高的基本过杆动作》。他以学生的身心发展为中心,运用体操垫与标志杆,一器多用。在热身慢跑中运用垫子游戏增加课堂趣味性;用体操垫不同的摆放形式来变化成不同的高度,从低难度到有一定高度练习,循序渐进解决单脚起跳、双腿依次摆动的重难点。课上,他还通过竞争比赛,激发学生追求成功和敢于尝试、努力奋斗的精神。
多学科、多维度的课堂教学展示后,老师们齐聚一堂,举行了“学为中心”专题课例研讨活动。执教的老师们结合自己的课程设计、课堂效果等进行了说课,不同学科,不同学情,相同的是每位执教者均指向“学为中心”,从教学环节、设计意图等不同维度展现各学科的深度思考,学为中心课堂的实践。
江苏省王水丽网络名师工作室领衔人、方洲小学党总支书记王水丽作了《学为中心 数智赋能》微讲座,对八节课给予了高度评价,对参与研究、研思并行的执教老师给予了赞扬。结合课例,她就“学为中心的课堂研究”作用、意义及具体策略进行了深入的阐述,她指出:指向深度学习的教学是学习者对知识进行主动建构和探寻的过程,如何让这一过程真正发生,要求我们不断探索与研究。
学为中心,数智赋能。此次江苏省王水丽网络名师工作室学为中心的课堂研究活动中,各学科老师多维展示以“学为中心”的课堂,让课堂走向学习深处、学生成长处,让学生的成长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