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新时段、新舞美、新版块、新成员的变化中,《天天向上》以全新的面貌改档。
“周五,我们回来啦!”在《天天向上》最新一期节目的开场上,主持人们兴奋地说道。2008年应夏奥而生,2022年迎冬奥移档,十多年来,《天天向上》播出时间几经调整,如今重回周五档,自然背负了重要的使命。
对于《天天向上》自身而言,此番调整是对于节目创作初心的一种回应。正如汪涵在开场所说:“变的是时间,不变的是品质。这些年当中我们从始至终在做科普文化类的节目,十几年前的我们是这样,十几年之后我们依然是这样。”的确,在变与不变间,《天天向上》一如既往地肩负影响青年人价值观的使命。
「广电独家」注意到,在时段调整的背后,《天天向上》的舞美、内容版块、成员也在悄然间升级。围绕冬奥会的这一期节目便集中体现了这些变化,也让我们正真看到了《天天向上》在变与不变之间的内容升级与价值坚守,亦是湖南卫视对“青春中国”这一理念的具象践行。
工业风舞美凸显科技未来感,打造开放式交融互动脱口秀,这是《天天向上》在舞美升级上的主要诉求。
舞美的升级首要体现在视觉形态上。《天天向上》首次尝试“科技工业”风格的舞美,采用玻璃、灯管、钢结构等材料,传递出浓厚的未来感与科技感,表达对未来世界的憧憬。这一主题与当下年轻观众向往未来的心态相呼应,精准戳中了观众的内心需求。
其次体现在演播厅的布局上。《天天向上》打造了与主舞台距离极近又宽敞的观众区域与嘉宾区域,意在以开放姿态邀请各行各业的精英进行面对面的知识与文化的输出。随着主持人、嘉宾与观众之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更便于他们进行实时互动。例如,在最新一期节目的旱地冰壶大赛中,现场随机抽取2名观众一同参与到游戏中,这也为打造开放式交融互动脱口秀提供了更多的发挥空间。
与极具未来感舞美相呼应的是,《天天向上》还创新推出了 “改变未来的5分钟”的主题演讲环节,邀请不同的中国“燃”青年与屏幕外的年轻人对话,目前已经邀请了获得过四届全国青少年花样游泳集体冠军、亚洲国际潜水展全球美人鱼大使何灏浩、中国唯一获得两次年度天文摄影师总冠军的摄影师董书畅、国内竞速无人机领域的元老级“小神”李坤煌以及被称为“滑雪疯子”的单板滑雪运动员张嘉豪等青年代表。
在这一环节,他们结合自己独特的故事经历或思想见解,讲述如何“改变未来”,例如,在冬奥主题的节目中,《天天向上》邀请了他带来了以“普通人离冬奥会有多远”的主题演讲,分享了他近十年的冰雪经历,让我们正真看到普通人对于滑雪运动的超常热爱。
通过这一系列主题的演讲,《天天向上》意在通过榜样人物的故事积极传递青春正能量,让观众有所启发、共鸣,希冀影响更多年轻人,进而打造全新青年思潮气候带。
舞美迭代、版块创新是综艺娱乐节目升级的常规思路。此番《天天向上》在常规的升级思路中带来了不常规的创新打法,将未来感这一概念具象植入到舞美、节目版块中,力求从视觉到内容引领当代观众的审美需求与内容需求,也为节目自身的长青基因注入新的内涵。
在2021年四季度,《天天向上》的常驻嘉宾的阵容与结构可以进行了调整。除了主持人汪涵、齐思钧之外,《天天向上》创新打造了由杨一帆、赵小棠、吴泽林、董家铭、谢兴阳以及高瀚宇、张颜齐组成的“好好学习团”,这些成员将不定期地参与到节目中。例如,在最新一期节目中,赵小棠、吴泽林、董家铭、谢兴阳这4位成员代表参与了录制,在欢乐的氛围迎节目改档。
从整体来看,“好好学习团”的成员来自不同的领域,或是擅长唱歌,或是擅长跳舞,或是擅长曲艺,或是擅长接梗、造氛围,在各展所长的互动中为节目带来了年轻态的内容增量、增添了全新的内容色彩,在观众群体间有不错的反响。而这正折射出导演组在选人视角的多元与精准,在用人上的创新与大胆。
《天天向上》制片人赵雅婷曾表示,“好好学习团”的设立是希望能以年轻人来影响年轻人。
从目前所播出的节目来看,我们正真看到了“好好学习团”更多的是从观众的视角进行发问与互动,对于陌生领域保持好奇之心,对于感人事迹保有共情之心,对于祖国发展表达自豪之情。某一些程度而言,他们正是当代年轻人群像风貌的真实写照,进一步拉近了节目与观众之间的心理距离,助力正能量价值观的有效触达。
从夏季奥运会到冬季奥运会的十多年里,坚持与时代同频共振,积极做出响应社会热点,推出相应的主题内容做文化科普,是《天天向上》一直所坚持的内容创作法则。「广电独家」认为,文化科普始终是《天天向上》的灵魂所在,生动不失深度,有趣不失严谨。
面对文化科普这一诉求,《天天向上》在内容选题上极为广泛。今年以来,从水下文物考古探索到不同地域的潮音文化,从走近宝石勘测者、声音采集者、水果品种达人等不同职业的旷野猎人到花式科普冬奥会的相关知识,《天天向上》从不同维度关照社会的发展切面,以文化的视角走进普罗大众的人生,满足观众的猎奇心与求知欲,对于大千世界有更全面的认知。
背靠广泛的内容选题,《天天向上》邀请了相应行业的顶级嘉宾,在“旷野猎人”主题中,傲晴了中科院动物所博士、国家动物博物馆副馆长、研究馆员张劲硕,在“青年智造课”的主题中,邀请了参与了多款国产飞机设计研发的沈飞民机设计师赵东阳、首位乘蛟龙号潜入大洋的女科学家唐立梅等嘉宾,在“元宇宙”主题中,邀请了元宇宙产业委员会代表叶毓睿……这些来自不一样的行业的顶尖人士,以趣味的方式向我们讲述解答所在领域的相关知识,既是专业相关知识的传授者,也是《天天向上》进行文化科普的代言人,为节目内容的专业性与权威性进行背书。
在单个文化主题的提炼上,《天天向上》擅长深入挖掘相关主题的知识点,向观众全面传输相关的主题知识,最终的呈现效果兼具深度与厚度。
以冬奥主题期为例,节目组集结了吉祥物冰墩墩设计团队负责人曹雪、北京冬奥会火炬外观设计师李剑叶、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和国家游泳中心冰壶赛场(冰立方)设计总负责人郑方三位设计师,和大家伙儿一起来分享相关的设计理念,此外还邀请中国短道速滑传奇名将李佳军、单板滑雪运动员张嘉豪、奥林匹克文化推广人侯琨以及用乐高还原冰丝带的素人罗劲等,让观众从视觉、场馆、赛事保障等每个方面进一步探索冬奥,能对于奥运文化有更深层次的认知。
《天天向上》通过与这些嘉宾访谈互动的方式,让观众全方面了解了冰雪文化、冰雪运动,挖掘火炬、吉祥物、场馆设计背后的故事。以火炬的设计为例,通过节目,我们才知悉了李剑叶及其团队前前后后画了上千张设计图,提交了120多版3D建模,内部修改方案40余版,向奥组委正式提报11版方案,最后受到一片树叶的启发,呈现出了“飞扬”的最佳状态。某一些程度而言,《天天向上》为各个行业的专业技术人员与普罗大众之间提供了沟通的桥梁。
更难能可贵的是,在他们的分享中,我们正真看到冬奥会各个项目落地背后的创新与突破——从火炬是奥运历史上第一次使用氢燃料、第一支开放形态,到水立方变成全球首个泳池上架设冰壶赛道的场馆和世界唯一冰上和水上项目同时运行的场馆……这些“首个”的成绩所展现的是匠人们反复钻研精神以及祖国科技的巨大进步,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出大众的民族自豪感,也随之提升了文化自信。
不仅展示了冬奥相关的巨大成就,《天天向上》还着重传递了全民冰雪运动的主张。通过编外冰雪运动员张嘉豪、爱收藏奥运周边的侯琨、乐高爱好者罗劲等素人与奥运相关经历,让观众看到了在表达对于冬奥会以及冰雪运动的热爱上有不一样的方式。特别是节目最后的旱地冰壶游戏在改良之后降低了游戏的门槛,在令人大开眼界的同时也打开了个人的思路,以寓教于乐的方式进一步点燃大众对于冰雪运动的热情。
既有冰雪文化的传播,也与幕后故事的分享,还有冰雪精神的传承,《天天向上》围绕冬奥会这一主题在文化科普上面面俱到,让节目移档有了一个美好的开始。
就在新时段、新舞美、新版块、新成员的变化中,《天天向上》以全新的面貌改档,在内容表现形式上也一如既往地生动有趣、引人入胜,在文化科普上坚持与时代共振,干货满满。节目以丰富多彩的主题内容拓展青年视野的同时,也传递积极的青年价值观。
“以往我们陪伴大家周末收官,现在又回到了周期开启的时刻。”此番节目播出时段的变化,不仅体现了湖南卫视对于《天天向上》这档节目寄予厚望,更承载了平台改版背后更深层次的含义,意在通过充分的发挥周五档的时段价值,放大正能量节目的内容影响力,进一步强化节目的传播效果与社会价值,积极践行影响青年人价值观的平台使命,为平台所主张的“青春中国”的品牌理念增添新的价值注脚。
「广电独家」是广电业界第一订阅号,「影视独家」透视影视热点,北京中广传华影视文化咨询有限公司运营,长按二维码可订阅。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